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城厢人民调解员:六年“磨”一剑 专“解”家长里短

2019-03-13 10:40  王龙风 杨超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3月13日讯(本网记者 王龙风 杨超斌)一张黝黑脸,公正无私情。在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坂头村,有一位人民调解员叫林海豹。他虽只有初中文化,却是一名调解好手,6年间调解了村里不少矛盾纠纷事。“能为村民做点事,我也乐在其中。”林海豹说,调解没有捷径,只有一个字“磨”,一个词“耐心”。

今年1月28日,村里有一对堂兄弟因为老屋产权如何分配的问题,闹到了林海豹家里。兄弟俩,一家拿着房契要求按契约分房,一家搬出数年前的口头协议,要求按协议分房,双方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林海豹一边讲道理,一边讲感情,这才把双方的火气都先压了下来。

“后来我就一边向他们的邻居、亲朋打听了解情况,一边上门了解纠纷缘由,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林海豹说,经过一番耐心调解,摆事实、讲道理后,这对堂兄弟最终各自退让一步,一场房屋产权纠纷就这样被成功化解。据悉,连同这一起房屋产权纠纷,林海豹当月共成功调解了5起矛盾纠纷。

“村民发生纠纷时,情绪往往都较为激烈,首要之重便是要安抚双方情绪。等到大家情绪都稳定后,我再多上门沟通交流,一些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纠纷可能就会迎刃而解。”林海豹说,做调解工作,不仅要会耐心“磨”纠纷当事人,有时候也需要“磨”他们的家属,“记得刚开始做调解工作的时候,老人家之间发生纠纷都是抓着尾巴不放,调解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讲不通,我就从老人的子女、亲戚入手,通过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来说服老人。”

“说些大道理我不在话下,可面对很多专业的法律知识时,我自己都讲不出来。好几次调解纠纷,我都需要求助法律援助的律师,这让我有了学习法律的打算。”林海豹今年55岁,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调解实践中渐渐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知识的“天花板”。

2015年开始,林海豹通过霞林街道司法所分发的《人民调解》月刊开始学习更加“专业”的调解经验,并通过不断与律师的交流学习,增加自身的法律常识。几年来,他对《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正是用这些法律知识“装备”自己,让林海豹调解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调解工作既要做到法律之内,又要确保情理之中,自己应该做一个公正无私的服务者。”林海豹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