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微信发言能任性?名誉侵权要担责!

2019-11-27 09:00  邓华丽 林少军 王臻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11月27日讯(通讯员 邓华丽 林少军 王臻妍)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已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微信不是法外之地,在微信里发表对他人的不当言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近日,仙游法院受理了一起因在微信发布不实信息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案。

欧阳某原是深圳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州子公司的销售总监,2018年3月,欧阳某申请离职。离职后,因对原公司的不满,欧阳某在朋友圈以及微信群里发布了对该公司不利的文字,并附有“集团介绍”链接,导致该公司名誉受损。2018年7月4日,该公司以欧阳某发表的上述言论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于同年7月31日裁定将该案移送仙游法院处理。

经审理查明,欧阳某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文字,其中包含“无良”“以免各医院同仁被骗”等贬义的词汇,并配上该公司的集团介绍链接。主观上存在故意,希望通过自己发表的言论,使各医院同仁知晓该公司是家无良的公司,但现无证据证明上述信息内容与事实相符,而且该文字中蕴含的批评性内容足以使公众对该公司的商业道德产生合理的怀疑。另外,欧阳某在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中对该公司提供的健康监测产品及公司团队决策能力进行了评价,但该评价系欧阳某基于自身主观臆断,并无实际的事实依据。欧阳某在该群中对该公司产品进行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评价,必然导致该公司在产品品质、信誉等各方面的评价降低,客观上使他人对该公司的产品产生误解,由此对该公司的名誉权产生不利影响。故法院判决,欧阳某应将其发布在其微信内的文字及相应的链接删除;在其微信朋友圈、指定聊天群以及福建省、广东省报纸上向该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10000元。

法官后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这个虚拟的开放式空间成了言论自由的新领域。但是,身处法治社会,网络言论自由亦是一把双刃剑,其言论自由应该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当发布的内容系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当事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足以引起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减损以致当事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受到损害时,就侵犯了他人名誉权。不随意发布不当言论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