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访《诗经》故里,品美食驴火

2020-04-03 16: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疫”去春来,草木吐绿,百花芳菲长城内外,燕山太行,春景如画

这场战疫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祖国好、家乡好家乡的美景近在身边,却有很多只闻其名,未曾领略

疫情过后,让久“宅”的我们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拥抱自然

“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大家好

这里是“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系列节目一起探寻河北美景,讲述河北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首《关雎》,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而我们今天讲的地方——河间,就与它有关。

让我们一起聆听名牌导游李成林的声音,品味河间的人文历史。

名牌导游 李成林

这里曾是繁华兴盛的“京南第一府”

河间,古称瀛州,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河间古郡的名称由来已久,取名河间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位于附近的九条河流之间,所以河间还有个别名叫做“九河之间”。

河间自古就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曾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河间府署占地面积83.7亩,分东、中、西三路而建,因年久失修,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已成废墟。如今我们看到的河间府署是近年来按照明清时期规制复建而成,复建后的河间府署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可见当年河间府的繁华兴盛。

图为河间府署。 鞠杏芝摄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这里得以传承

河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出许多对中国文明史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春秋时代的鲍叔牙封地束州,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五言长城”、唐代诗人刘长卿诗作流传千古,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瀛州知州,清朝纪昀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冯国璋担任民国代理大总统……

图为河间府署内景。 鞠杏芝摄

河间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非《诗经》莫属。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所说的“诗”即“诗三百”,也就是《诗经》的前身。《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它的传承地就在河间。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整天以语《诗》为业的毛亨从鲁地北上,来到相对荒僻但是水草丰美、民风淳朴的武垣县(今河间)居住下来,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传给侄子毛苌。

河间献王刘德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美誉,他曾在古河间国筑君子馆,聘请毛苌为博士传授诗经,使诗经得以流传。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汉学大儒毛亨、毛苌叔侄所注释的毛诗。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毛苌当初讲经的地方“君子馆”“诗经村”至今仍为君子馆村、诗经村。

悠悠千载,《诗经》流韵所至,今日的河间人仍热爱《诗经》。

图为学生在河间府署内诵读。 鞠杏芝摄

何种美食被乾隆称赞为“蛤蟆吞蜜”?

近年来,火爆荧屏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让曾经的河间府大才子纪晓岚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河间之名也得以彰显。除此之外,还有一样美食让河间扬名天下,那就是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又称“大火烧”,有着“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蛤蟆吞蜜”等美誉。刚做好的河间驴肉火烧其饼金黄酥脆、松软可口,其肉清香扑鼻、强身健体,美美地咬上一口,怎一个爽字了得!

河间驴肉火烧由来已久,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从河间路过,错过住处在民间吃饭,主人只好把剩饼拿来夹上驴肉放在大锅里煲热,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美味可口。

河间驴肉火烧经过数代流传才形成如今的形状和风味。河间有句俗语叫"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说明火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如今,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河间驴肉火烧店,这也印证了河间驴肉火烧的美味和影响力。

图为瀛海公园。 白书稳摄

近年来,河间市倾力建设味道河间、文化河间、气质河间、魅力河间“四个河间”,城市面貌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河间是历史古城、是文化名城,欢迎您来到河间,在《诗经》的声声诵读中,品尝驴肉火烧的美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