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头条 > 正文 |
2020-05-23 08:58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5月20日,本报头版头条刊载了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个个生动的扶贫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要更加坚定信心,以奋斗为底色,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看了《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我感触很深的是,早在梁家河插队时,他为了让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而不懈努力。”仙游县园庄镇四级主任科员林雪萍表示,这是最朴素真切的为民情怀,也是为民谋幸福的坚定担当。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军令状正逐步兑现,群众的愿望从吃饱饭到有更多美好的期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要落到细处,摸清每户群众致贫的原因;落到深处,因人因地精准施策帮扶到位;落到实处,让每个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当前,园庄镇正在开展精准脱贫“百日提升”攻坚战,努力在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习近平的扶贫故事》里讲到,习近平总书记走基层、入农户、看真贫,时刻牵挂着贫困群众。这让城厢区灵川镇径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海滨深受鼓舞。他说,百姓无小事,习总书记的每一个扶贫故事真正“扶”到群众心坎上。必须用心、用情、用脑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身为第五批福建海事局派驻村第一书记,赵海滨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带领村民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通过引导村民办本村素食、水库鱼等特色餐饮和农家乐,流转荒地用以建设“扶贫农场”,增加村民收入也促进村集体增收。 就读宁德师范学院大三的陈哲宇,是郊尾镇郊尾社区人。“这篇报道中的许多细节让我感动。”陈哲宇说,习总书记扶贫的脚步遍布贫困地区,跋山涉水来到贫困户家中看望,了解真实的情况,并予以真切的扶持。陈哲宇表示,他正是诸多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家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因病无法劳作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生活有了保障,他也得以坚持学业,心无旁骛学习成长。(湄洲日报记者 许爱琼)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