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莆田:少数民族大学生共话中秋民俗

2020-10-02 09:49  陈盛钟 江洁 黄蕊芸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江洁 黄蕊芸) 9月29日,莆田学院在新校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座谈会暨中秋国庆交流会,36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喜迎双节。

在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分享中秋特色习俗环节中,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人力192班学生、壮族小姑娘周菲菲介绍说,在自己的家乡广西贵港,每逢中秋节,壮族同胞都会举办游园灯会,和家人一起做糍粑,晚上还会带一些应时的水果一起祭拜月亮。

“彝族阿细‘跳月’是个极具特色的习俗。中秋佳节,男女老少穿着民族盛装在广场上载歌载舞,青年男女也会对歌,表达爱慕之情。”管理学院人力181班彝族学生沙学珍生动地讲述了云南省小凉山彝族的特色习俗。

管理学院旅管181班仡佬族学生刘洋家住贵州省道真县山区,他说,以往过节时,能吃上一顿地方特产道真豆腐就算不错了。现在,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山区交通便利了,地方经济发展了,道真当地的中秋节习俗也变得多样化,过节吃豆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学院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还特意录制了祝福视频,以当地语言为老师、同学们献上中秋国庆双节的祝福。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师生们围成圈,跳起了藏族舞。跳、颤、踏、撩袖、旋转,叫好声此起彼伏;身体前倾、后仰,手臂摊开、延展,大家沉浸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