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张志华:溪山清远 华缘雅聚

2021-01-08 16: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1月8日讯(通讯员 朱仁良 文/图)“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斗室之中,聆听先生绵柔的嗓音漾开。好似宋人刘一止小巧的笔,落成惊人的句子。屏息静气,你看南洋平原上的河沟,赤脚的顽童,捕蝉抓鸟追鸭赶鱼,恨不能肋生两翅、脚踏碧涛。

金镶沉香把玩件

每件天然沉香都是不可复制的天然艺术品

“……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说着,张志华的颊边弯出一丝笑意,得到先生的嘉许很难,得到先生的笑容更难。大自然赋予他敏锐的艺术触感,艺术脱胎于“中国工艺术大师”李风荣,十多年严苛的师带徒生涯,在张志华背后,时时刻刻站着他的先生。“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借用元时京兆人姬翼的话,不可言传之妙,几可意会。

回想这近三十年的“触雕”生涯,十年学艺,十年沉淀,八年探求,方有如今,“不言品物自芸芸,何必问东君”之底气。1993年在同学的引荐下,张志华毅然打起背包,告别父母,奔赴莆田雕刻厂,开始了艰难的求艺历程。随后到原莆田工艺一厂,再到恩师开办的善艺(李氏)雕刻厂,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张志华从最底层的修工到接触设计打坯,从最基础的习作修到顶尖的获金奖参赛作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经年雕刻劳作,张志华在从民间艺人走向工艺美术大师的路上,一脉相承,上了一个台阶,又上了一个台阶。

金镶沉香 无题

随着技艺稳步提升,张志华选择在更珍贵的沉香材质上雕刻。心血结晶,有了与之价值相衬的附着物。“得天下好料而雕之”,沉香自然是首选。

溪山清远图 沉香复原雕像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太白的癫狂天下闻名,君不见酒仙写杨叛儿,君不见先生专注刻雕,此时此刻,在华缘雅聚。张志华请凤荣给作品集作序,“雕刻之美,美在凝固瞬间,历史长河磨不去那闪亮的精彩;赤子之美,美在心澄虑纯,纷嚣红尘遮不了其灵性的神辉。张志华能得我所青睐,正是看好其人品德性。”

创办“华缘雅聚”沉香雕刻厂后,由张志华教出的徒弟已近百人,不少徒弟也办起了雕刻厂,为传统莆田木雕事业添砖加瓦。也把张志华先生的影响广播京沪港台。

个人简介

张志华,1977年出生于中国艺都——福建莆田,有艺术天赋,酷爱雕刻。1993年随民间雕师学习木雕,打下良好基础。幸拜“中国工艺术大师”李凤荣为师,从艺至今二十多年,擅长大型组雕、沉香雕刻创作。现任中国工艺美木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沉香协会副会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华缘雅聚木雕工作室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作品多次获奖,多件作品被国、省博物、美术馆收藏。

张志华创作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