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 正文

莆田市妇联:为建设美丽莆田贡献巾帼力量

2021-02-11 16: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2月11日讯 2020年,莆田市妇联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认真履行“引领、联系、服务”职责,积极开拓创新,全市妇女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为建设美丽莆田贡献了巾帼力量。

关心关爱莆田市援鄂医护人员

发挥“联”优势 主动服务中心工作

过去一年,面对疫情,莆田市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姐妹同心戮力抗击,在筑牢防控防线中积极行动,出台八条措施,关心关爱莆田市援鄂医护人员,凝聚 “她”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同时,立足职能优势,积极谋划,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凝聚力量。

莆田市妇联重点打造巾帼双创品牌,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分行推出《莆田市“金帼共建”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女性创业贷款纳入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范畴,健全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发展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共推动41名女企业家企业进入“白名单”,9家通过白名单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申请到52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此外,市妇联还积极引导女企业家们转型转产,开启直播、秒杀、自助下单等线上营销,开办“春风行动”女性就业创业线上专场招聘会16场,为7176人次提供就业服务,助力稳岗就业。

家庭骨干讲师培训会

做活“家”文章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

前不久,莆田市“莆阳好家风特色品牌打造宣传”项目正式收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项目是莆田市妇联以政府购买服务,依托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业团队的力量,选取20位具有代表性的“莆阳好家风”典型人物,通过录制线上视频课、开发标准课程包、培训专业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形成本土好家风课程体系及专业讲师团队,打造本土家风典型符号,以此建立“莆阳好家风”特色品牌。

2020年以来,莆田市妇联以“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家”字文章,并通过组织寻找“最美家庭”、“家·记忆”新老照片征集等活动,进一步涵养了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好家风。截至目前,莆田市共寻找市级以上“最美家庭”354户。

家庭教育事业事关千家万户。围绕推动莆田市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实施,莆田市妇联积极挂牌成立“莆阳家庭书院”,探索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建立家长学校或指导站点1888个,年培训家长450000多人次,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82.06%,示范率63.69%。

推出“她”项目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为广大妇女群众的“娘家”,莆田市妇联坚持把参与邻里中心建设作为妇联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带领各级妇联迅速行动,创新推出邻里有“她”项目,聚焦聚力为群众提供服务,为邻里中心增效赋能,构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发挥半边天作用。

为此,莆田市妇联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1+4+6+N”工作机制,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打好对内保障、对外发动“组合拳”,激发妇女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截至目前,莆田市各级妇联进驻邻里中心开展各类特色活动150多场次,服务社区居民2000多人次,打造儿童之家快乐驿站2个、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1个,打通服务妇女儿童“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感受家门口的幸福。

“金帼共建 志愿先行”活动现场

凝聚“她”力量 倾心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莆田市妇联突出“联”字优势,集结“她”力量,在参与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巾帼行动中,积极协调“金帼共建”项目成员平安集团出资支持仙游县仙东村仙东小学的爱心食堂建设和爱心午餐供应,让孩子们吃出“幸福味道”;同时,充分发挥女企业家资源优势,搭建“助农快车”,聚焦产销对接,帮助解决农户产品滞销难题,打通助农脱贫“最后一公里”。

此外,莆田市妇联汇聚社会爱心力量,组织“莆阳一家亲·巾帼暖人心”“把爱带回家”“进千村、帮万户、保民生”“春蕾圆梦”等专项活动。去年以来,共救助915名特困妇女、困境儿童、“两癌”贫困母亲等,资助贫困女生77人圆梦大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莆田市妇联将坚守初心、恪守使命,一如既往地做好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各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再立新功。(莆田市妇联 供稿/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