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搭一条回家路 莆田市公安局助力7个被拐家庭实现团圆

2021-04-29 09:23  孙卫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4月29日(通讯员 孙卫锋)流浪异地、失散多年,一家人不能团圆,这是许多失散和被拐家庭的人生悲剧。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莆田市公安局广大民警带着感情和责任,想尽一切办法,倾尽一切力量,帮助失散和被拐家庭解决急难愁盼,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贵州省贵阳市的青年陈思(化名),6岁时刚出校门就被陌生人诱骗离家,已和亲人失散了28年。从自己二十岁开始,陈思就一直到周边省市寻亲,可寻亲的经历困难重重。

令陈思感到幸运的是,莆田市公安局为他搭了一条团圆回家路。荔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在工作中核查清理未破涉拐案件72起,摸排疑似被拐人员61人并采集上报DNA血样,小陈的血样经过多次的数据比对碰撞,竟然与2009年采集的贵州省贵阳市的失孤群众徐某正的DNA信息高度相似。通过多轮查询验证,最终确认二人系父子关系。

荔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第一时间联系贵阳警方,却被告知对方已更换住址和联系方式。为了促成陈思早日认亲,办案民警调动多方资源,安排人员实地走访,挨家挨户调查了解,历时3天终于和对方建立联系。3月19日,在办案民警的安排下,陈思如愿和失散亲人相认。

28年寻亲路,一朝梦圆。与陈思一样幸运的,还有被拐人员刘响(化名)。北岸公安分局湄洲派出所社区民警顾陈铖前不久接群众刘响求助称,领养的儿子21岁还没有上户口,希望能进行弃婴申报。顾陈铖立即核实并启动补报户口业务,血样采集DNA比对却发现这名青年与贵州一对夫妇的资料匹配。经系统再次比对,确认刘响就是刘某夫妇失踪被拐的儿子。原来,20年前在厦门湖里区,刘某夫妇不足2周岁的儿子在出租屋门口被人拐走,此后四处登报寻亲都没有结果。

3月30日,在北岸公安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刘某夫妇历经长达20年的漫长寻找等待后,终于与亲生骨肉拥抱在一起。

据统计,莆田市公安局积极转化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受理的被拐警情进行彻底清理,对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数据逐条进行核查,已促成7个被拐家庭实现合家团圆。

从被拐到相认,从失散到团聚,莆田市公安局广大民警还倾心竭力,护送各类走失、离散人员踏上回家路。4月15日上午10时许,一名疑似精神病人出现在城厢区龙桥街道,110接处警基地三中队民警许自强警组通过警务智能终端进行识别,却无法识别其真实身份。考虑对方疑似患有精神病,民警尝试联系多家医院接收诊治,都因对方身份信息不明无法进行,于是护送到派出所作进一步的调查询问,确认系泉州惠安籍青年曾某已走失12年之久的母亲。4月15日下午18时许,从泉州惠安赶到龙桥派出所的市民曾某抱着母亲,泪流满面,连声呼唤“妈妈,是你吗”,一声声人间亲情的呼唤,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