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市涵江区分类施策 多方共护 实现一江清水绕城流

2021-06-02 16: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涵江区白沙镇坪盘村

东南网莆田6月2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通讯员 陈顺妹 陈碧龄 文/图)“河湖治理后,水更清了,岸更绿了,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家住莆田涵江区白塘镇的黄大爷连连夸赞。6月,散步在白塘湖畔,只见湖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树环绕,鸟语花香,一派水乡风光。“变化”的背后,是涵江区在河道治理上下的功夫。

近年来,涵江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在落实落细河湖长制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护机制,分类施策改善水环境质量、多方共护河湖健康生命,再现美丽水乡涵江。

实行三级分类,精准工作目标

据悉,涵江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境内共有大大小小河道21条,干流总长达65.8公里,流域总面积551.12平方公里,其中又包含市级河道、区河道及镇级河网。

“涵江区坚持分类施策,将辖区所有河道分成3类,针对不同河道类型,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标准和措施。”涵江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许少华介绍,对于市级河道,涵江区要求确保行洪安全,保留其“宽广通畅”的特点;对于区级河道,则以打造“样板河道”为目标,强化保洁、添绿造景,为居民打造生态宜居的水环境;对于镇级河网,则充分考虑其“乡村”特点,以“水清、河畅”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河道“四乱”工作,同时做好周围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爱护河道卫生,杜绝违章搭建、沿河种植等情况的发生,使乡村河道更多具“生态美”。

涵江区崇福村顶坑水库

增强多方联动,同奏联治交响曲

“河道治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惠民工程,需要综合考量、多方联动、紧密部署、有序推进,加强河长办、乡镇办及各部门之间三方联动。”许少华说。

近年来,涵江区持续探索“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的治水模式,由河长办统筹协调,整理河道问题,并将其交办给各个单位,督查整治出实效;由各乡镇办主官担当河长,具体落实整改;委托第三方运营负责河面及河坡保洁,由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开展涉河排口管理,住建部门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水利部门配合违章拆除,联合执法。通过增强联动,最大化融合部门力量,涵江区实现了河湖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共治共享。

涵江区梧梓河

号召社会力量,共护一方涵城水

“河道治理事关民生福祉,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许少华介绍,近年来,涵江区不断创新举措,扩大了巡河队伍,增强了管护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全民共治的良好范围。

涵江区首创“民间河长制”,引导企业主、乡贤、华侨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河道管护宣传队伍。不仅自主选聘民间河长、企业河长,还成立了巾帼护河队、党员巡河队伍、“河小禹”青年志愿团队,深入村(社区)、企业、居民群众家中,通过多样化宣传形式,让居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水环境治理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让广大居民群众自愿地加入进来,逐步形成了河湖管护“政府主导、全民动员”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