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小渔村旧貌换新颜 莆田城厢东海依托特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2021-10-25 11:40  许颖 蔡盛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实施村道亮化工程,点亮美丽乡村

东南网莆田10月25日讯(通讯员 许颖 蔡盛强 文/图)尽管受到强冷空气影响,这个双休日依然有不少市民驱车来到城厢区东海镇东海村,在初之源家庭农场红心火龙果基地体验采摘之乐。金秋时节,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层林尽染,绿色产业遍布田野,蓝色经济扬帆起航,一幅幅美丽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东海村背靠太子山,面朝湄洲湾。“这里原先是沿海贫瘠落后之地,海边处处都是海蛎壳,村民随意扔垃圾,导致蚊虫孳生,恶臭难闻;早年一度无粮、无柴、无水,人多地少,靠吃地瓜干都无法填饱肚子。”东海村党支部书记蔡红星说,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东海村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任务,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民生事业,打造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富美、群众幸福的美丽乡村。

游客正在初之源农场体验火龙果采摘的乐趣

如今,走在东海村平坦的村道上,高楼大厦平地拔起,村道拓宽绿化成荫,道路两旁园区连片,一个个民生项目让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该村硬化衔接村道岔口路段,境内村道实现水泥硬化。东洋桥、佛公桥、澄江桥3座主要交通路桥改扩建,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实施村道亮化工程,先后投入40多万元,在村主干道安装公共视频、LED集成芯片路灯,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同时,整洁美化村容,种植景观树,围筑栏杆,整治房前屋后,改善卫生环境。投入90多万元,在主村道两侧墙壁绘制乡风文化墙,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倡导文明新风。

“村里原来的露天厕所都换成了整洁的公共厕所,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处理,还专门配有清扫保洁员。村中24小时有人值班巡逻,我们这个小渔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啦!”一路走,一路看,村民蔡振国、蔡金香等众口一辞,纷纷为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点赞。

村委会主任蔡开辉介绍,村里筹措资金,清理全村2条共3.5公里的河道,聘请河道专管员每日巡河并记录。在每年汛期、台风来临之前,村两委都组织检修海堤和3座水闸水利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洪涝灾害。目前,该村污水管网已并入全镇PPP工程,有效切断污染源,让村庄更秀美。

火龙果基地一片丰收景象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初之源家庭农场红心火龙果基地里,硕果盈枝,络绎不绝的游客体验别样的采摘,也给农场主蔡益洪带来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收益预计20万元左右。紧挨着初之源家庭农场的福建省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1000多万元的农业海产养殖高科技公司,发展花蛤育苗特色产业。该公司充分利用东海村海域滩涂面积大的优势,承包建设2.15公顷大棚式育苗基地,投产后实现了花蛤育苗工厂化,年产值将达1500万元。这些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特色产业,是东海村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

“2020年,村人均年收入23867元。这些年,人均年收入基本保持2位数快速增长。2020年,东海村还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蔡红星说,接下来,该村将用心用情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打造最美家园,让乡村振兴体现在农民幸福的笑脸上。 

东海村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区,工人正在忙着换水、培育二级藻类,供育苗池花蛤幼苗食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