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打造人水和谐新面貌 莆田涵江开展“六清六化六方”攻坚战

2021-11-24 17:02  吴炳端 黄益琼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蓉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白塘湖

东南网莆田1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实习记者 黄益琼 文/图)莆田市涵江区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织,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莆田母亲河木兰溪在此汇流入海。作为木兰溪下游,涵江区全力推进河道治理工作,绘就水乡涵江的美丽画卷。伴随市第1号河长令的签发,一场“六清六化六方”攻坚战在全区范围内展开。

“自市1号河长令发布后,我区结合‘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的目标任务,按照‘六清六化六方’的要求,重点做好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清水补给工作,全力推进河道清淤治理,截污纳管工作等环境治理26个。”涵江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河长郑群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涵江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治理,强化河岸协同保洁,建设生态宜居涵江。

全面整治,建设美丽白塘

白塘湖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的所在地,景色宜人,湖岸郁郁葱葱,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飞鸟掠过,不少群众在此散步游玩。

据介绍,为提升水质,白塘镇结合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工程,全面排查辖区排污口,同时开展河道清四乱、农村污水和企业污水整治工作,完成全镇16个村93公里河道的全面治理,切实提升辖区河道水质,收到群众好评。

环境升级,幸福加倍。今年70岁的喻文照,家就住在白塘湖旁边,提到现在的生活,脸上挂满了笑容,“我们这边环境好了,人也多了,我每天都过来这边散步,很多人周末带小孩过来玩,晚上还有跳广场舞,可热闹哩。”这个湖畔的天然休闲公园成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的活动场所。

白塘镇党委书记、木兰溪白塘镇段河长邱梓良表示,白塘镇认真贯彻市1号河长令,全力抓好白塘湖片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等工作落实,努力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白塘。

白塘湖

治黑治臭,打造情绪河道

据了解,涵江区涵西街道位于木兰溪下游,辖区内宫口河是涵江老城区的主要河流。居民临水而居,过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排入河,逐渐形成黑臭水体,一直是治理的痛点。

“近年来,我街道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以河流为脉络,以截污治污、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排污口整治为主,完成宫口河两侧小区雨污分流及污水收集工作,水体黑臭现象得以根治。”涵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镇河长陈力说,在改善河道水质的同时,宫口河两岸还建设有广场、亲水凉亭等两岸景观提升工程,确保宫口河治理向美丽、健康、幸福升级。

目前,宫口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生态河景观跃然眼前,河道沿线形成了一条美丽的亲水生态长廊,周边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以前这里老有臭味,现在通过整治,环境好了,大家的自觉性也提高了,都不乱扔垃圾了。”住在附近的居民刘金明说。

陈力表示,下一步,该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市1号河长令,创新河湖监管模式,将辖区所有河道、各个河段都纳入社区网格化智能管理,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共治共享,共同推动河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黑臭水体整治后的宫口河

系统治理,提升水环境

在涵江区三江街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建设现场,两台挖掘机来回运送回填材料填埋预设管道,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用机器夯实土层,热火朝天。

据介绍,涵江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概算总投资15.38亿,工程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涉及主城区及兴涵水都片区。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3年,目前已完成投资10.5亿。通过系统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城区内河水质持续改善,污水收集率明显提升。

涵江区水利局副局长张煌忠向记者介绍,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是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提升污水收集率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源头管控,成片推进。目前完成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30个,污水管网136公里,河道治理24公里,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等治理目标。

眼下,涵江区正聚焦“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的部署要求,多措并行,全域治水,齐心协力保护母亲河。郑群星表示,下一步,涵江区将深化落实市1号河长令,久久为功,持续加大投入,创新治理机制,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河湖,不断优化水生态,做活水经济,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再现“东方威尼斯”水乡涵江美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