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学院联合多方共启传统技艺与生态智慧传承之旅
www.fjsen.com 2025-03-27 17:03:07  王弘烨 郭思彤 蒋宇烨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活动现场

东南网莆田3月27日讯(通讯员 王弘烨 郭思彤 蒋宇烨 文/图)3月25日下午,学园中区社区大榕树下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一场由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团委、“木兰薪火”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辅导员工作室联合举办的“生态美育进社区之从植物到非遗”活动在此举行。

来自莆田学院凤达学生公寓A、B楼栋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传统蓑衣制作技艺体验活动,在指尖编织中探寻非遗之美,感悟“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千年生态智慧。

在知识讲授环节,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祖选与蓑衣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陈钊一道通过现场解说和实物展示,细致入微地向大家介绍蓑衣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蓑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木兰花慢》一词中就有‘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曜。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的记载。”魏祖选手持一件百年老蓑衣娓娓道来,在莆田地区,蓑衣不仅是防雨工具,更是渔民出海时的吉祥物,寄托着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随后,他又深入讲解了制作蓑衣的三大核心原料:棕榈叶、蓑草和麻线,并现场演示原料加工的方法。魏祖选的讲解引得围观学生连连惊叹。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林师贤边记录边感慨:“零化工材料、全生物降解,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设计’!”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互相协作,边学边做。魏祖选和陈钊穿梭于各小组之间,不时停下脚步手把手教学。“编织时记住提、压、穿、拉四字口诀。”他边说边拿起材料示范,“第一根要提起来,第二根压下去,第三根从这里穿过去。”活动后,魏祖选表示:“让年轻学子亲身体验非遗技艺,这种教育方式既生动又深刻。看着这群孩子们专注投入的样子,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充满信心。”

暮色渐临,大榕树下仍萦绕着棕叶清香。青年们手捧自制的蓑衣合影,镜头定格了古老技艺的青春模样。当非遗从历史中走来,在学生社区里扎根,这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接力,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金晶晶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