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正在监护西班牙籍“瓦伦西亚”轮卸载6.9万吨液化天然气。(陈荔宇 摄)
东南网莆田10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金晶晶 通讯员 吴志)10月24日,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零等待”验放下,西班牙籍“瓦伦西亚”轮运载6.9万吨LNG(液化天然气)靠泊莆田市秀屿港区卸载。据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接收站统计,自2008年通航以来累计接卸LNG超5000万吨,接卸LNG运输船800余艘,为东南沿海能源保供注入强劲动能。
天然气是优质低碳能源,广泛用于发电、工业燃料和居民生活。2003年,湄洲湾“绿能港”落户于福建省莆田市。该项目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由中国企业自主引进、建设和管理的大型LNG项目,发挥着福建省天然气保供“压舱石”作用。

10月24日,西班牙籍“瓦伦西亚”轮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下,靠泊在莆田市秀屿港区。(陈荔宇 摄)
“守护人间烟火气,保障千家万户灶台上那簇蓝火苗,再辛苦也值得!”连日来气温骤降,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陈荔宇在码头巡查说道。保障福建省天然气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特殊时段保供的“先锋队”,陈荔宇介绍说,边检部门24小时进驻港区,提供“绿色通道”实现靠泊、查验、卸货无缝衔接;量身定制“一船一策”查验方案,依托智能查验设备与站数智中心“智慧大脑”,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精简,确保LNG船舶通关“零延时”。
10月初,湄洲湾“绿能港”实现单日气态外输量超2200万立方米和单日外输总量超2500万立方米的“双突破”,刷新了单日供气量最高纪录,满足了三家电厂10台机组联运需求。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一盘棋”思维凝聚攻坚合力,融合应用数据归并、人脸识别、证件读取、远程图传等技术,串联贯通“边检窗口—码头闸口—船舶梯口”业务数据,有效提升通关智能化水平,高效完成“9天4船”LNG船舶接卸监护重任。
点亮万家灯,烧热一桌饭。湄洲湾“绿能港”现拥有6座16万立方米储罐、372公里管道,既是调峰电厂的“动力引擎”,更是千万家庭炊烟袅袅的“生活底气”。陈荔宇表示,承担着福建省70%以上天然气供应的湄洲湾“绿能港”,正全力建设一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是目前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LNG储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