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千年科举文化焕新 激活城市夜经济新引擎 莆田“状元楼上争状元”活动圆满收官
www.fjsen.com 2025-11-16 16:44:52  吴炳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活动现场

东南网莆田1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文/图)11月15日晚,“状元楼上争状元”总决赛在莆田市博物馆广场举行。经过此前百余场激烈角逐,6名从莆田各县区(管委会)赛区脱颖而出的选手展开巅峰对决,最终角逐出年度“状元”“榜眼”“探花”。至此,这场持续四个月的活动圆满收官。

状元争霸,全民共赴文化盛宴

当晚,活动在合唱《我们都是莆田人》中拉开序幕。选手们通过歌曲展示、才艺表演等形式,展现莆田“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最终,来自城厢区赛区的杜文广以98分夺得年度“状元”,荔城区曾幸彬、涵江区陈少君分获“榜眼”“探花”,18名表现优异的选手获评“进士”。

本次活动不仅包含状元争霸赛,同时还打造了四大沉浸式体验区。技能状元作品展集中呈现非遗技艺、特色美食与匠心手作,如春景斋菜、银饰制作、妈祖文创、城厢状元宴、藤编等,吸引市民驻足拍照;汉服巡游打卡,汉服队伍沿状元桥、状元阁、博物馆展开古风巡游,穿插舞蹈表演,打造“移步换景”的国风路线;在绶溪公园2号广场同步举行的莆田特色状元宴则为市民献上莆田卤面、扁食汤等本土美食,市民通过大屏观看状元争霸赛现场直播,实现“味觉+视觉”双重享受;无人机编队表演则将活动推向高潮,数千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状元及第”“文献名邦”等字样,同时集中展示莆田元宵民俗,震撼场景引发现场欢呼。

莆田市园林集团副总经理陈俊卿表示,此次活动目的主要是打造“状元楼上争状元”文旅IP,活动采用舞台演绎+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状元文化结合莆田市非遗表演活动组合来策划100场的才艺比拼争状元节目,为公园吸引更多的人流量,为公园后续的文旅活动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在提升绶溪公园知名度的同时更为文旅发展更接地气提供新思路。

“每场活动现场都植入了南少林武术、莆仙戏、莆田十音八乐、俚歌等非遗文化互动环节,让狂欢不止于观赏,更有本地文化沉浸式体验。”莆田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状元楼上争状元”活动导演陈诺介绍,此次活动深度融合莆田科举文化与妈祖文化,以“状元”IP联动本地历史名人故事,让活动有专属文化根脉,凸显“莆田独有”。现场观众互动热情,实现了“文化传播+娱乐体验”双重成效,增强了市民文化认同感。

“状元楼上争状元”总决赛在莆田市博物馆广场举行

经济赋能,夜间经济与“第二现场”双轮驱动

这场以“科甲冠八闽”历史底蕴为魂、融合传统与潮流的文化嘉年华,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演的形式吸引超千万人次参与,推动莆田文化从本土热搜走向全国视野,更以“文化味”撬动“烟火气”,助力城市夜经济蓬勃发展。

莆田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占斌介绍,该局紧紧围绕“状元楼上争状元 广场夜间潮消费”主题,结合“网红商圈”建设,积极打造广场夜间消费场景。全市15处城市广场都安排了“状元楼上争状元”直播观看区,结合餐饮外摆、展销活动等设置基础场景,有的广场引入特色餐车、文创手作、亲子游乐设施等业态,进行了特色场景扩容,更有荔城区九华广场、涵江区日月星辰、水韵城等广场打造了标准化、高颜值的“集装箱集市”,共引入了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网红品牌,百威雪津等“莆田优品”,以及特色小吃等130多家商户。

无人机秀展示莆田元宵民俗

除了硬件上的提升,该局还引导商业广场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烟花秀、非遗演出、美食嘉年华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次,对接银联、支付宝等平台组织广场商户开展满减促销活动,与“状元楼上争状元”活动相呼应,进一步带动消费。

此外,市商务局还积极探索推行第二现场促消费模式,促进“体育+文旅+消费”的融合。结合“莆超”足球赛、国庆中秋龙舟美食文化周、银河左岸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在全市重点商业广场设置第二现场,“状元楼上争状元”活动期间,莆田市广场人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带动莆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比增5.7%,排名全省第二,城市夜间经济得到了全面激活。客流量的提升带动了首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朱富贵等超50家全市首店的落地,反过来首店也进一步吸引客流,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同时,该局在大型活动期间打造“票根经济”,共组织150多家商户参与,观众凭票根可在餐饮、景区、鞋服等领域享受折扣。通过第二现场的设置,全市重点消费领域增长超过10亿元,有效激活了夜间经济和全域消费。

“状元楼上争状元”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城市品牌的成功重塑。它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让千年科举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莆田打造“文化强市”“消费强市”提供了鲜活样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场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变奏,将继续谱写属于妈祖故里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金晶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