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区区长为常太枇杷代言 销售枇杷超10万斤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吴炳端 易振环 | 时间:2020-04-30

城厢区区长吴文恩现场直播带货卖常太枇杷

东南网莆田4月30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通讯员 易振环 文/图)4月30日下午,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首届“壶兰耕读·枇杷文化节 ”第二场直播活动在该镇过溪村举行,城厢区区长吴文恩参加现场拼多多直播间独家带货,助力“常太枇杷”销售。截止当晚8时,拼多多直播间、网红直播销售等渠道总计实时销售枇杷鲜果突破20000件超10万斤,认养智慧果树超1000棵。

区长直播带货玩转枇杷节

直播活动开始后,吴文恩走进农货上行平台——拼多多平台“爱心助农”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常太枇杷”、解锁枇杷宴、介绍枇杷衍生产品。吴文恩在直播间与网友热情互动,线上带网友玩转整个“枇杷文化节”。他当场下单10箱枇杷回馈网友,让网友们刷屏点赞,直播间人气高涨,热度一路飙升。

随着镜头转换,网友们“云”参观了常太枇杷果园。时下,正值“解放钟”枇杷采摘季,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吴文恩化身常太枇杷代言人,通过直播,让网友直观感受到常太枇杷的生长环境,也让在家中的网友识得“常太枇杷真面目”。

直播现场,吴文恩“金句”频出:无论是像“好山好水好土出好果”,“好枇杷买常太,全家老小都喜爱”,“买枇杷买常太、现场摘现场卖”等接地气宣传语,边介绍边吟诵“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诗句的文化腔调,让直播充满文化味。 

电商培训

直播培训果农成主播

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已成为新潮流。互联网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和直播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次精准扶贫线上直播培训,激发该镇农户内生动力,让果农融入新零售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中,实现农产品营销的创新;试水以个体发展、家庭经营为载体的“小农户、大产业”的乡村经济活动发展模式,让镜头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推动农业生产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据介绍,常太枇杷今年电商渠道销售额已占整体市场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缓解了特殊时期枇杷销售难题,并助推了该镇枇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枇杷宴

枇杷宴首次亮相

为了弘扬“枇杷之乡”的特色美食,直播现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关玉标率其团队精心研发,隆重推出枇杷宴。他在线上,与网友来一场特别“舌尖邂逅”。

当天,由关玉标率领团队组成的专业选手烹制13道以常太枇杷为主要原料的菜肴,与6位业余选手PK,并由现场评委评选另外2道菜肴,形成由15道菜肴组成的枇杷宴,首次线上线下同步亮相。

此次枇杷宴菜食谱,以枇杷入菜,配上常太特产,展示多种不同的吃法。据介绍,现场制作的创意枇杷宴菜,融入常太文旅元素,解读宴菜背后的常太故事,溯源常太文化、历史典故、旅游资源等。如花开富贵(花炖靓汤),源自常太民歌“枇杷花开肺花开”便是经典之作。

下一步,该镇将结合东圳水库自然风光、革命老区历史文化传统、东圳移民奉献精神和原鲁山精神,制作系列专题枇杷菜肴,使常太枇杷宴端上普通群众的餐桌,推动常太名果的产业升级。

枇杷林

认养智慧果树融合三产

当天,一个让人惊喜的活动环节,即用户通过直播环节,以418元认养指定区域任意一棵红肉枇杷树一年果实的“收成权”。活动结束,该镇有1000颗果树被认养。这些果树将由国企委托第三方统一管养,并采用高清摄像头将果园画面实时传输给认养者,保证果品质量,每年每棵树保底产量50斤。

据介绍,推广以果树代养的模式的新型互联网消费模式,将农业种植和当前新型互联网消费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常太镇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还将助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型,为该镇下一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据了解,此次直播整体创新采用沉浸式的、多角度、多点位的情景互动的方式,将枇杷采摘、枇杷深加工现场、品牌推介、营养科普、线上销售,以及打包物流、网友抽奖互动等一条龙作业串联起来,真实还原果农生产、生活、销售、枇杷与旅游相关联的场景,让生活、生产走进直播间。此举不仅增加了直播的趣味性,有效吸引了流量,让直播间融合烟火气,提高了常太枇杷生产销售的透明度,提升了消费者对常太枇杷品质的信任度。

枇杷

枇杷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