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上湖底驻地旧址 张力 摄 东南网7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核心提示 莆仙大地红色遗址、遗迹遍布,55%以上的建制村为革命老区村。截至去年底,全市57个建档立卡贫困老区村、538个革命老区村5297户17004人已全部脱贫。今年,莆田市还下达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老区革命遗址修缮工程。 据史料记载,1926年2月,在莆田哲理中学,革命先辈陈国柱召集5位优秀学生,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这是闽中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也成为点燃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莆田党组织经受住各种磨炼,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如今,金戈铁马,时代变迁,老区的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年初,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走访仙游县革命老区村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尤为重要。要着重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特别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招商力度,引入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盛夏季节,记者走进莆田市沿海、山区3个不同的革命老区村庄,探访老区村发展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