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仙方言偏称:母亲称为“姊”“哥哥”是父亲

2015-04-14 17:11  陈小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在上一期的《听乡音·识莆田》栏目中,本报介绍了莆仙方言中的英语、马来及印尼语的借词,让读者了解到了方言洋气的一面,更勾起了大家儿时的回忆。昨日,市民张先生又提出了方言中一些人物的称呼。张先生表示,方言中对父母直呼其名或者称为哥哥姐姐让人十分费解。专家解释这是一种偏称,是为了回避八字相克。

市民:称母亲为“姊”乱了辈分

张先生常年生活在外,近期因工作原因回到莆田平海老家。张先生告诉记者,上周末自己在村里看了一出莆仙戏,戏中对长辈的称呼似乎不太正确。“唱戏时孩子叫母亲为‘姊’,‘哥’则是对父亲的称谓。”张先生说,后来自己才听说这是较早年代时的一种说法,现在的莆仙戏中对此还有保留。

莆田地方文史专家林春明说,这种称谓是一种偏称。早年时主要存在于莆仙海岛、山区的农村,农民之中较为盛行称父母为哥、姊,甚至直呼其名。林春明告诉记者,根据后来的研究,大家认为偏称是为了回避“八字相克”。儿子的命大“克父”,只好降低父亲的辈分,让儿子称他为“哥”,相应的称母为姊。“后来为了让孩子能够容易养活,父母也就在称谓上,把孩子称为自己的妹妹或弟弟,甚至是外人。有的父母就让孩子直呼其名。”

专家:称呼来源可了解但不提倡

林春明向记者介绍到,这种偏称由来已久,也是莆仙方言遗留古汉语的一种表现。《说文·女部》:“姐,蜀谓母曰姐……”《旧唐书·王琚列传》载唐玄宗称父亲睿宗为“四哥”:“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有违纪,不言忧患转深,为臣为字,计无所出。’”林春明说,这些古文表示,莆仙方言中的偏称是由来有据的。

林春明告诉记者,除了回避八字相克的原因外,土著方言的遗留也有可能是这种偏称形成的原因。他表示,这种称谓,或者是对父母直呼其名,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并不提倡,而且大部分人也无法接受。“我们可以去了解这种偏称的来源及背后的历史,但不必将它们放在口头上传承。”

“除了以上两个称谓,方言中对妻子、婆婆等的称呼也十分特别。”林春明说,莆仙方言中称妻子为“老姆”,渐渐大家就发音成了“老妈”。林春明称这个角色的称呼会让不少外地人产生误解。他告诉记者,方言中公公叫“大官”,婆婆则称为“大家”,且都有据可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