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推进城乡一体化 率先试点实行“两证合一”

pt.fjsen.com 2013-04-06 08:29  陈荣富 来源:东南网    

推动城乡一体化,难在哪?难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

于是,这场改革试验的战役就从农村整治拉开序幕。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6日讯(记者 陈荣富)3月29日,莆田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莆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报告》。《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三化”理念: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同时,率先在16个试点村统一发放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书,实行“两证合一”……

开展“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是这场改革试验的一个创举:通过“土地整理”筹措新村建设资金;建立产权交易中心,鼓励试点村以抵押、出租、转让、作价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促进农村产权流转的集中规范管理……

得知涧口村被列入首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村民们兴奋不已。

“只要能充分考虑我们的利益,我们巴不得早点拆掉旧房屋,住进‘幸福家园’。”听了城厢区委书记林桦进村宣讲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后,村民们对前景充满期待。

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旧房拆除、土地整理及新村建设顺利多了。如今,80亩的山坡地已整平,新村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此次试点工作着力改善民生,重点在试点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新型社区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配建村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创新社会管理等六项工作,使‘幸福家园’建设成为惠民工程。”莆田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幸福家园”,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检验改革试验是否取得成效,还要看农村居民在就业、出行、看病、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是否得到改善。

这,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莆田上上下下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此全面铺开——

莆田市设立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5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在资金保障方面,市财政局规定从今年起,民生保障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至2015年占比超过50%。计划用3年时间,拉平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差距,并视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标准,实现普惠待遇;在市、县区(管委会)、乡镇(办事处)和村四级设立城乡一体化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运行流畅。

在医疗改革方面,莆田市率先出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将具有莆田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管理,人均标准提高到340元,结束了多年来两种制度并存、分割、封闭运行的状况,实现了“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

在公共交通方面,莆田市出台了《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实施意见》,以分级负责、分步推进为原则,整合城乡道路客运资源,组建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至2家新的公交企业,对符合车辆安全通行条件且具备公交化运营的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构筑起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区、区际、区镇(村)三级公交网络。力争到2015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15%;到203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

在义务教育均衡化方面,莆田市教育部门制定并实施了“百校帮百校”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城镇学校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农村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在社保方面,莆田市刚刚出台了《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这意味着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不再有城乡差异。

“实行同城同价,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建设和管理体系。”这是《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提出的要求。莆田电业局围绕这一要求,实行城乡电网同步规划,研究分析变电站布点和网架结构,一张缩小城乡用电差距的智能电网正在全面铺开。

……

伴随着公共服务从城市不断延伸到乡村,农村的面貌在改变,城乡的差距在缩小。

编后>>>

城市,孕生于乡村;乡村,追寻着城市。统筹发展,让城乡渐行渐近。

莆田的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城乡形态一样化,而是通过政策构架的制定、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其核心就是城乡利益和谐,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居住方式在变,生产生活方式在变,农村社区化的步伐在加快,农村的生态环境在改善,一幅幸福家园的图景正在城乡大地展开。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