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10月才入秋一年中最好时光—金秋到来了?
![]() 编者按: “秋季开学”、“秋季征兵”、“秋装上市”……时下这几个热词频现,且这几天天气凉爽,是不是我市提前入秋了?“秋老虎”会来吗?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台,并就农事、养生、市场变化等应季问题进行多方走访,服务读者。 本报讯 近日,白天出门有凉风,夜晚睡觉可以不开空调,下半夜还要盖一层薄被子。进入9月份,我市天气有些凉爽,是不是秋天来了? 从市气象台预报的数据来看,本周内我市城区高低温在33℃-21℃之间,多云无雨,相比前段时间的酷暑,这样的天气太宜人了。“莆田气象”新浪微博9月3日下午4点16分分布:未来三天,我市湿度较小,气温适宜,人体感觉舒适,多云寡照,好心情持续走起。 眼下是否已入秋?昨日,市气象台一位姓张的天气预报员表示,按照我市气候,进入10月才算入秋,眼下离秋季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高温天气还会重返,“现在还很难预测‘秋老虎’情况”。这几天的凉爽,是因为台风“康妮”刚刚走,副热带高压带数日后才会到,让南下的冷空气钻了空子。 “不是8月份就立秋了,怎么秋天还没正式开始?”这位天气预报员介绍,其实,立秋、入秋大不同,立秋和入秋是两个概念,不少人都分不清楚。“立秋是农历概念,一般民间把9至11月划分为秋季,但莆田的秋季没这么长”。我国在气温上通常应用候温划分四季,即候温(每五天为一候)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春季和秋季。气象入秋的标准是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低于10℃时秋季结束。这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夏秋两季气候特点。 她说,我市地处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秋季较短,只有2个月。秋高云淡,天气凉爽是我市秋季显著的特点。入秋后,冷空气开始活跃,平均气温在19~23℃,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加大。一些年份会出现异常提早的寒露风和初霜冻,这会对晚稻的生长造成影响。 据了解,秋季是一年中沿海地区东北大风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登陆热带气旋的机会虽然甚少,但也会出现晚台风。2010年10月23日的“鲇鱼”是1949年以来最晚登陆福建、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由于我市高空多为偏西北气流所控制,天气易于连晴,因此秋季相对少雨,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6%,容易出现夏秋冬连旱的气象灾害。但少数年份也会出现显著秋雨,若是晚稻收割、冬种开始的时候遇到连绵阴雨,群众称之为“烂冬年”。 温差增大 注意保健 本报讯 夏秋季节交替,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逐渐增大等原因,部分疾病多发,市民应注意应季保健,防患于未然。 顺应季节自然特性,秋季保健要从起居、精神、饮食等方面留心注意。《四气调神大论篇 第二》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告诫人们秋天应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平静,注重保肺。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许凯声说,要保持身体健康首先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其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饮食上,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可食用苦瓜等当季的果蔬。在衣着上,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衣服的增减。由夏到秋,气温下降,经常待在室内的白领可多出门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人体适应这种气候变化。中医养生不可盲目,要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秋季雨水较少,容易出现“秋燥”。营养师林海燕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可适当地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荸荠、百合、银耳等。同时,不少人会觉得“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并且保持充足的睡眠。 (湄洲日报) |
- 2013-09-04莆田市重大施工项目 实行"联审联办"效果显著
- 2013-09-04莆田市妇联全力抓好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为平安莆田建设打基础
- 2013-09-04莆田市仙游县、福州市永泰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 2013-09-04莆田市仙游县、福州市永泰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 2013-09-04莆田市仙游县、福州市永泰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 2013-09-04莆田市仙游县、福州市永泰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 2013-09-03莆田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报道
- 2013-09-03莆田市中小学校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