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北纬26°黄金海洋牧场进行时

2013-10-17 09:41  陈荣富 卞军凯 林剑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卞军凯 通讯员 林剑冰 文/图)核心提示:海洋牧场,时下莆田市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建议,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群岛海域开展全国海洋牧场试点工作。上月,莆田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的决定》。

海洋生态养殖、海上风电开发、海上休闲旅游,是拉动海洋牧场建设的“三驾马车”。三大产业集体发力,将在莆田海域建成面积约150万亩、产值超千亿的北纬26°黄金海洋牧场,成为莆田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海水养殖:建设一座“海底银行”

9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日岛东岱码头时,遇到几位驾驶小船来码头装运龙须菜的鲍鱼养殖户。“这些龙须菜都是新鲜的,鲍鱼很爱吃。一辆小货车的龙须菜,四五天就吃光了!”闲聊间,他们已经装船完毕,又马上驾船赶回养殖区,给鲍鱼喂食去了。

顺着小船行进的方向,只见海面上漂浮着大片大片的渔排养殖区,一眼望不到头。渔排下面,就是一笼笼、一箱箱正在海水里生长的南日鲍。据统计,南日岛鲍鱼养殖海域共有网箱4万多口,养殖量达4亿多只,年产值近11亿元。总人口约6万人的南日岛,从事鲍鱼养殖及相关行业的就有4万多人。

“鲍鱼是南日岛最有优势的水产品,经济价值也很高。南日鲍已经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莆田市政协委员、东禹(福建)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认为,建设海洋牧场应当以南日鲍为主打,把“鲍打天下”的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以鲍鱼养殖为代表的海洋生态养殖业,是海洋牧场的支柱产业。除了鲍鱼,南日岛还盛产海参、石斑鱼、大海蟹、斑节虾等100多种名优水产品,并且形成了规模化的龙须菜、海带等藻类养殖基地。宽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海洋生态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生态养殖,就是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海洋资源利用最大化。南日镇党委书记林金注举例说,在同一片深水海域,水面是渔排筏式养殖,中层是海珍品吊养,深水是大网箱名贵鱼类养殖,底层是海参等海珍品养殖,“这种立体型的养殖方法,只是未来生态养殖模式的一种”。除此之外,海洋牧场还将实现“平面型”滩涂贝藻养殖、“底播型”浅海人工海珍品养殖、“陆海接力”型循环水养殖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莆田市已经提出了“1年全面启动,3年拉开框架,5年实现跨越”的海洋牧场发展目标。按照规划,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0万亩,覆盖南日岛十八列岛、湄洲岛、埭头半岛等海域。围绕海洋生态养殖,积极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物流、海洋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到2018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北有獐子岛,南有南日岛”的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基地。

海洋牧场建设,得到政府部门、养殖户、渔业企业的广泛欢迎。目前,莆田市正在加紧组建以海洋开发投资、渔港开发建设、海洋投资担保和滨海旅游为主体的南日集团,探索“政府+银行+科研机构+公司+农户”的“五合一”养殖合作模式。

“去年南日镇渔业产值达到18亿元,真的是一滴海水养育了一方百姓。”南日镇党委书记林金注感慨地说,今后将大力发展的海洋生态养殖,更是一项富民产业,“等于建设了一座‘海底银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