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重拳出击 莆田专项整治非法营运取成效
东南网莆田10月23日讯(通讯员 郑云忠)非营车辆玩“躲猫猫”、施“易容术”甚至阻法抗法……长久以来,莆田非法营运这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令执法部门“头疼”。为此,自7月10日以来,莆田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法营运出租汽车专项整治。猛药一下,痼疾消除。如今,市内各主要路段和旅客集散地已难觅“黑车”踪影,可谓大快人心。 乱象:非法营运现象一度猖獗 过去,在莆田市区十字街、天九湾、车站、阔口桥区域,非营的现象一度猖獗,扰乱了客运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为何这些“黑车”能够滋生,并在一定时期内在莆田部分地区蔓延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大,而莆田一些交通服务仍不完善,致使非法营运有了生存空间。据了解,非法营运车辆的乘客主要目的地,是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乡镇村以及客流大的交通枢纽等。此外,客运班车、公交车的发车班次、运营时间有一定局限性,也让随来随走、随叫随到的“黑车”有了生存空间。 其次,非法营运的成本低、利润大。由于逃避了各种应纳的税费,非法营运的成本只有合法营运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同时,非法营运的“黑车”多为经济型轿车,其中一些“黑车”车主选择购买二手车,甚至接近报废的旧车用以营运,车主不必投入太多就能营运牟利。 再次,整治非法营运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打击非法营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遏制非法营运缺乏整体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很难对非法营运形成彻底有效的遏制。执法需要多部门配合,单一部门有时难免力不从心,惩治无法到位,也让非法营运者钻了空子。 危害:黑车违规载客存“四宗罪” 第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大多从事非法营运的车主没有从业资格证,安全意识淡薄,且一些非法营运车辆本身车质量较差,多是一些二手车、报废车辆翻新再用。最为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这些车主根本无力赔偿,而且也无法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严重损害了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扰乱正常客运秩序。非法营运车辆运营成本低廉,非营车主与合法经营者争抢客源,抢夺市场份额,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影响行业稳定。 第三,有损良好城市形象。“黑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不仅本身车容不整,易造成城市的“视觉污染”。而且在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区聚集载客,沿街询问过往行人,有悖于莆田文献名邦的形象。 第四,容易引发社会问题。非法营运群体的背景复杂,一些老乡裙带关系较为紧密,甚至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纠集在一起相互“照应”、“帮忙”,形成团伙、帮派,划分“势力范围”。产生了诸如内讧、与其它客运车辆及乘客经常发生冲突,甚至暴力抗法等诸多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