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斜岩田园风光
麦斜岩由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一座奇山,它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城东北的钟山镇麦斜村境内石所山北端,距县城31公里,平均海拔700米。麦斜岩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险峻、悬崖陡峭,石奇洞幽,被宋代理学家林光朝誉之为“小武夷”。
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遍布着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峰。石所山有麦斜岩、云居岩、滴水岩、乐应岩、极乐岩、临水岩、黄道岩、临祭岩、善果岩和棋盘崖等诸岩景.这些岩景分布在石所山的峰峰壑壑,其中以麦斜岩最为著名,其主峰海拔1006。5米,常有云雾绕山项,因而麦斜岩也称为云居山,紫帽山和乌头山。从西望之,其中下部极象一只横卧的巨狮。中段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似狮背高隆;南端呈东西走向,略现高昂,山顶数座巨石错列,犹如吼狮昂首扑爪;北端呈东北走向,略为倾斜低缓,似猛狮蹬腿伸爪。因而,当地故老将麦斜岩的山势称为“狮穴”。
麦斜岩岩峰耸立,直插运动云霄,气势磅礴,以石奇洞怪而著称于世。我们在惊叹它的奇特之余,也许会问,为什么在钟山镇境内,众多的山峰几均乎为土质,而唯独满山皆石,而且石崖挺拔耸立,气势磅礴,犹如鹤立鸡群,横空出世!究竟是哪位大师鬼爷神工,凿刻出这般奇妙绝顶的艺术杰作?
地质学家的考察成果告诉我们:麦斜岩的岩体同燕山晚期晶洞钾长花岗岩组成,附近有少量的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等岩体出露,周围大面积分布有侏罗纪南园组中上部火山岩系地层。这说明在距今大约9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也就是恐龙称霸时期,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的那次名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在这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次造山运动使深深埋在地下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未喷出而先在地壳中凝结的就成为“侵入岩”。麦斜岩的花岗岩就属于这种“侵入岩”。又由于岩浆收缩、地壳抬升等的作用,形成三级互相垂直的节理,将花岗岩块切成菱形块状、格子块状等,又经长期的流水冲蚀、溶蚀,温差变化以及重力作用等外力因素影响,便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层峦迭嶂、千姿百态的城堡式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景区内的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如t“牛马饮水”、“熊罴登山”、“钟石”“蘑菇石”、“观音石”、“莲花石”、“鲤鱼石”、“龟石”以及“梅花洞”、“玉泉洞”、“印真洞”等景观,或是因裂隙而产生危崖,或是交叉节理裂隙扩大形成岩洞,或是因球状风化而形成各种肖像。其形态之逼真、生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