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寺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始建于唐代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载,该寺舍院九座相连,规模宏伟,占地达1.5万平方米,鼎盛时僧众有五百余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
菜溪廊桥
菜溪廊桥是是宋代都运郑廷芳与族人鼎建,后损,历代均有修缮。它事仙游县目前维护尚好的一座单孔木拱廊桥。桥跨于象溪上,为南北走向。桥长31,米,宽4.8米,单孔跨度22米,桥面至水面高度7.5米。廊桥现在是过埔自然村村名外出的必经之路。
蔡襄陵园
蔡襄陵园位于枫亭镇铺头村锦岭山腰下。建于宋治平三年(1067年),解放后墓前曾被群众占地为私有,1982年省厅拨款由仙游县首任馆长负责征地重修,于左右两旁重新按原貌重栽左枋右甘棠树各二棵,后屏种植木棉和卷柏等绿化,现茂盛可现。1997年由旅菲华侨蔡金钟先生等座后裔筹集资金270多万,将蔡襄墓扩建为蔡襄陵园占地20多亩,重新雕塑文武百人、石马、石羊、石虎,四周高筑围墙,左右壁为碑廊,雕刻蔡襄《蔡录》、《荔谱》书法陈列廊和重家书、奏折、诗文等笔迹,全长134米,富有较高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于墓中堂两边由重裔孙清史郭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蔡新所立的一对石望柱,中刻“四诗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全座陵园具有园林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景观天地人三者和谐旅游胜地。于196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襄陵园
在枫亭镇社区内尚有清代吴瑛将军亭、观音亭、土墩八塔、治水亭,垂母寿衣石、太平波和保和堂及朱塞宫等等文物古迹。都是构成旅游名胜古迹。
东门石坊
东门石坊位于鲤城镇东门街东边。为省内现存清代石雕艺术的精华珍品,坊通高16米,顶端日照建极,双龙朝天对峙,屋檐乌草翠飞。面宽三间三楼,仿木结构。坊顶分三层:上层中嵌着“玉音”碑座,左右翼以飞龙红柱,庄严绚丽,中层横嵌着御赐“乐善好施”横匾,为清嘉庆年间举人度尾林大章法书,端方遒劲。其下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设玲珑精巧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四幅图,下层为建坊者陈天高题各匾楷书文字,记载表彰建坊者功迹,四周飞龙、舞凤、金鳌、麒麟、纹狮、花卉等图案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底部四根方形匝角大石柱,并列支撑坊架。搭配均衡,典雅庄重,于1985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龙华双塔
龙华双塔位于龙华镇灯塔龙华寺内。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八十大寿捐建东西两石塔,至南宋建吴三年(1129),全部竣工。双塔仿木楼阁式八角形空心五层底层门旁浮雕金刚武士护门,塔刹为相轮刹顶。塔通高44.8米,两塔于明嘉靖年间被倭寇烧损,待修复。1980年9月列为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晚霞
枫亭塔斗山
枫亭塔斗山风景区位于莆田市南大门,三面环山,东西临海,是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生态园林和山海河田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相传汉元狩年间,来自安徽庐江的何氏往九鲤湖修仙,曾留驻于此,结枫为亭,枫亭因此而得名。从而使这个千年古镇更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千百年来,八方游客、文人名士络绎不绝,来此观光游览。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塔斗山设坛讲学;宋朝端明学士蔡襄、宰相蔡京、元朝状元林亨、明朝布政司右参议陈迁等,都曾在此读书,并题诗留字;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曾二度在太平港避风;历史名人陈洪进、王十朋、戚继光、陆秀夫、林兰友、郑纪也曾在塔斗山咏诗作赋,赞誉枫亭塔斗山景区的秀丽风光。
仙游文庙
仙游文庙原称孔子庙,追溯二千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哀公立孔子庙于曲阜。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全国各州县皆立孔子庙。我县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县署奉命在县城西处(今实幼校内)始设儒学,初名清源县学,亦名功建庙学(见《鲤城镇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废除儒学,我县庙学一度沦为地方军器制造所。明永乐年间,依制改孔子庙为文庙。清康熙年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续称文庙。
龙纪寺
龙纪寺,座落在盖尾乡内垅山上。寺草创干汉未,敕建于唐初,盛兴于中唐。当时僧尼之多,香火之旺,可与龙华寺、三会寺相比。后经历代兴废重修,至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建六角亭上帝殿,才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
鸣峰寺
鸣峰岩离仙游县城二十里左右,是仙游南乡名胜之一。据传说,鸣峰岩在古代是海底一海礁,后海沉陆浮始为峰峦。五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不少蚌壳蛎衣。县志中也有记载:“沧海桑田之说,极有理而难理解,每掘得蛎螃壳及船板舵橹等物,于鸣峰山尤甚。”传说过去一碰到天将下雨的时候,那里的山谷就会发出嗡嗡雷鸣之声,鸣峰岩便由此得名。明代尚书郑纪游鸣峰寺诗中说:“清绝梅峰下,溪南第一山……”可见在明代时,鸣峰岩就已是仙游名胜之区。
仙门寺
仙门寺可谓一处胜景,独特之处,在于既供佛像、又供奉神仙像,世间罕见。这里山、景别有风韵,因此,每当冬季来临,外界天寒地冷,这里却是春意盎然,景色秀丽。就是数九寒天,游人仍不断,历来被誉为“春游九鲤湖,冬赏仙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