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基层党员 扎根一线敢为人先

pt.fjsen.com 2013-11-27 16:06  李晓红 潘明 朱清霞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莆田11月27日讯(通讯员 李晓红 潘明 朱清霞)如果说党组织是一片大海,那么每个基层党员就是终将汇流成海的水珠。每颗水珠既有面朝阳光、绽放光芒的一面,也有水滴石穿的韧性和勇气。在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的各个基层党组织里,就活跃着一群这样的党员,他们身似水珠,却心怀大海,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属于党员的光芒。

水天一色,与线共舞 80米高空的“舞蹈”

他们的工作,常常要求他们站在数十米的高空上,高耸的铁塔就是他们的舞台,数十万伏的电线和各种工具就是他们的舞伴。有人还因此尊称他们是最接近阳光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莆田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员工。

“我曾上过高达88米的铁塔。”该中心输电带电班副班长林晴阳骄傲地说。这位年仅35岁,却已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高压线路“保驾护航”,消除线路缺陷,排除线路故障。

林晴阳说,高压线路是整个电网系统的“主动脉”,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经常必须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作业,配戴20多斤的防护器具,爬上至少40多米高的铁塔,在塔上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这种辛苦可想而知了。

据说,有一次抢修,林晴阳和他的队友在数十米的高塔上整整呆了14个小时,吃喝都是在高空解决。故障排除后刚下地时,他们的双腿都累得直发抖。17年来,林晴阳每年至少要上塔600多次,按每座铁塔40米计算,总高度已超过400多公里。

“每次作业,党员总是第一个带头。”输电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潘建文告诉记者,他们中心共有员工51名,其中党员13名,负责莆田境内1280公里35千伏至220千伏的高压线路的巡视、维护和检修工作。每名党员都是业务骨干和技术精英。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党员更是揽重活,抢着干。

水秀山明,无私奉献乡村的“用电保姆”

一颗水珠融入泥土,虽遁于无形,却滋养了大地。这是水珠的本色,也是水珠最可贵的精神之一。莆田供电公司那些服务在山区和海岛的党员们,就犹如这样的水珠,他们扎根一线,虽不显山露水,却守卫着最边远地区的用电安全。

陈将是白沙供电所的一名员工,有着16年党龄的普通党员,在新县、庄边和大洋的8个村庄里,可谓一个“名人”。无论走在辖区哪个村庄,当地的老百姓总会亲切地和他打声招呼。

“我们真心为百姓服务,他们自然把我们当自家人。”陈将告诉记者,由于山里住户较为分散,许多青壮年又外出打工,多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因此,他不单要负责线路的巡视和维护,还要帮助村民解决一些日常用电问题,有时还要为边远的住户代交电费。只要村民们有用电难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前往解决,时间久了,和村民们的感情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

白沙供电所所长、党员陈朝松介绍说,该所共有51名员工,其中有22名党员。主要负责白沙、庄边、新县、大洋四个乡村的供电保障工作。尽管山区的线路比市区的更长,而且多分布在高山之上,但无论山高路远,还是刮风下雨,他们总能在服务承诺时限(接到报修电话后2小时内)赶到故障地点。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陈朝松说,2013年大年初一23:30左右,10千伏大洋线151号杆被车辆撞断,涵江区大洋乡顿时陷入一片漆黑。陈朝松带领刚刚完成除夕夜保供电任务的员工重新收拾好装备,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此时山区气温已经接近0度,天空还飘着毛毛细雨,抢修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顾不上喝一口水,摆上应急抢修灯,全力奋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鏖战,次日凌晨5:11,抢修任务终于顺利地结束了。

陈朝松说,无论是平时服务村民,还是遇到突发抢修任务,党员总是冲在最前头。我们都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了。

水滴石穿,默默坚守 “电网心脏”的守护者

岩石何等坚硬,水珠却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冲击,最终将其凿穿,这是水珠韧性的一种表现。莆田供电公司运维站的党员正是这样一群有着水珠一样韧性的人,他们带头坚守在“电网心脏”——变电站,甘于奉献,换来万家的灯火光明。

荔城运维站的副站长郭希玲是一位老员工,也是有着8年党龄的党员。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有回家陪自己的家人了,按她的话说,她除了嫁给了丈夫,还嫁给了变电站。

“和机器接触的时间比家人还久。” 郭希玲说,荔城运维站负责辖区21个大大小小的变电站的巡视、维护工作。每天他们都要对至少3个变电站进行巡视,要检查至少3000多个接头和开关,还要对一些设备进行测温。长期和机器打交道,单调,枯躁,除了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外,还要忍受寂寞。

莆田供电公司变电党支部书记杨荣清介绍说,由于变电工种的特殊性,平日里一到站内,很少和外界接触,除了同事,他们最亲近的也许就是不会说话的“机器”。站里先后有十几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变电站的老党员、老员工。在他们的感召下,一批批青年人投身变电事业,默默奉献。

杨荣清说,过年过节,合家团圆,但运维站部分员工必须坚守岗位,而党员总是带头值守。站里的党员都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节了。

上善若水,服务至上绽放笑容的窗口

水珠的美丽在于它的温润和亲和,这与莆田供电公司营业大厅工作人员的那种亲切、温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笑容永远是这里的主色调,亲切的话语也是这里的招牌。

“您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尽量为您解决。”这是莆田供电营业厅党员叶子青每天都要重复的一句话。脸上挂着微笑,说话轻柔已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叶子青说,营业厅是与客户接触最直接的服务窗口,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公司的形象。让客户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作为一名党员,这更是一种责任。

莆田供电营业厅班长张志雄介绍说,夏季是用电的高峰期,也是营业大厅接待的高峰期。每天都会有三、四百人前来立户、咨询。而营业厅目前只有不到10名前台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至少要接待30多名客户。为了确保服务质量,身为党员,又是班组长,他和叶子青总是时时当好表率。

张志雄说,今年11月初,一位姓林的先生到营业厅来查用电的明细帐目。他所查的是一幢商住楼三年来的所有收费记录,既有商用,又有民用,而且该楼还几经转让、转租。按照规定,只能查询本年度的记录,但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他最终花了2个多小时,帮对方输出了明细表,还对具体收费项目进行逐一解释,让林先生满意而归。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或许是这力量静流深远,滋养万物的秘诀。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将服务当做生活的最大乐趣、将付出当作生命的最高品格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态度。这种态度,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莆田供电公司的党员们,尽管工种不同,所处的环境和地域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着做为一名党员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正如所有水珠都因拥抱太阳而绽放夺目的光彩一样,他们也因自己默默的努力和付出,为党旗增光。共产党员是他们共同的名字,祈愿万家灯火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