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宜居莆田网 > 正文

“房贷紧”扩至二、三线城市 短痛会否变长痛

pt.fjsen.com 2013-11-29 15:34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的张晶最近打算买房,看中了一套二手房,并且和卖家已经签订了合同。一切手续办完,却苦等不到房贷批下来,眼看着就要违约了。中介告诉她,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临近年底,房贷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房贷紧”扩至二、三线城市

临近年末,各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都比较有限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和金融搜索网站融360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房贷市场11月度分析报告》。《报告》在对全国32个重点城市近500家银行的房贷产品和融360客户的调查中发现,进入2013年第四季度,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贷收紧现象。16.75%的银行表示已停止首套房贷款,仅有6.4%的银行对首套房贷款仍执行八五折利率优惠。在二套房贷款中,大约有16.8%的银行停止贷款,同时利率大多上浮10%—20%不等。

11月以来,银行收缩房贷情况更加普遍,由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停贷产品也逐渐由原来的仅限二套房扩展到首套房。同时,审贷、放款时间延长。据融360信贷专家徐瑾介绍:“正常情况下,房贷从提交申请到放款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但目前放款的时间各个银行均不敢保证,2个月或许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记者了解到,年底房贷紧张是市场的“惯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分析说:“各家银行房贷政策和利率水平具体取决于各银行资金状况,以及对个人贷款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权衡。近期住房贷款有所收紧,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流动性趋紧。近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总体走高,表明临近年末,各银行的流动性趋于紧张,加上前三季度投放力度较大,到年末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度已经用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都比较有限。”

银行并未出台明确的停贷政策

专家预测,房贷爆发式增长和大幅放缓可能性都较小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曾表示,调查表明,各商业银行并未出台明确的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停贷政策。但由于前三季度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9月以来,一些中小型银行在贷款结构方面有所调整,部分城市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升温,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7个百分点。

各家银行经营策略不同也导致其不同的房贷政策。“随着经济回升,部分银行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将更多贷款投向收益更好,也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消费等领域,相应收缩了房贷增速。同时,随着中央对住房制度改革趋向明晰,市场对住房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期正在发生改变。” 周景彤说。

记者注意到,市场细分带来银行间不同的市场定位。一些银行收缩房贷,同时,有些银行一如既往推广房贷业务。

“多数银行收紧房贷是因为没有额度了,我们银行还是比较支持放房贷的,信贷资源向房贷倾斜。现在首套房仍然执行八五折利率优惠,二套房1.1倍基准利率,没有上调,审贷的时间也没有拉长。”一家大型银行北京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士指出,房贷的资本占用率低,风险相对较低,贷款期限也长,目前看来还是不错的个贷业务。“我们主要和大的中介机构合作,主推二手房贷款。也有些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比较多,主推一手房贷。”

未来房贷市场将如何,“钱紧”会成为常态吗?周景彤认为,最近房贷收紧受流动性紧张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很大,近期紧张,并不意味着一直收紧。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失,政策预期的消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预计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总体上会比较平稳。爆发式增长和大幅放缓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