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2013年12月4日中国共产党莆田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必将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推动莆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系统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改革。必须立足莆田实际,率先突破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若干领域走在全省改革前列。必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生态文明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全国社会办医改革的示范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二、率先突破重要领域改革 有效衔接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紧密结合莆田实际,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载体,突破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社会建设等重要领域改革,构建“一个载体、三个领域”的改革试验新格局。 (一)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 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在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储改革试点。 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制度,制定出台宅基地评估、抵押、融资、租赁、有偿退出及处置机制。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引进培育农村产权流转评估担保机构,鼓励农村各种产权交易流转。在城乡一体化试点村积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以抵押、出租、转让、作价入股和合作等方式流转,盘活农村资产,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人口集中度和服务半径为导向,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田园风光、都市生活”。 建立健全“广覆盖、能对接、保畅通”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推动公交线路延伸到更加偏远的乡镇。推进现代信息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 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修编完善城乡教育发展规划,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委托管理、“百校帮百校”等校际协作机制,鼓励优质学校扶持、托管或兼并薄弱学校。完善“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办学模式。推进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补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四级医疗网络,充分发挥医疗集团职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建立市、县区医院挂钩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改革药品配送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改革试点,新增医疗资源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建立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建设全国民营医院后援总部和医疗器材配送中心,为全国推进社会办医改革提供示范。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妇幼保健设施建设。依托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社区老人服务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在对台合作交流中的独特优势,创新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机制。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农家书屋、数据中心。推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制度。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3、统一城乡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实施职业技能等级提升补助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重点加强农村青壮年人群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为各类创业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统一,加快建立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引导个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医疗目录和待遇水平统一。 统一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水平,试行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 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开街道办事处落户限制,建立无门槛的户籍迁移登记制度。 建立转户进城农民权益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引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海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推动山区人口往城镇转移,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健全公共财政支持体系,逐步建立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 5、加快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优化产业发展,凸显区域特色,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建设“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新型城乡。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励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支持发展“土地托管”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推广“利农模式”,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推行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立体式开发模式,实现海洋开发与农民增收双赢。 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发展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以“五行”临港产业带动区域工业升级。 明晰港口功能定位,将罗屿作业区建成南方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东吴港建成东南沿海最大的煤炭及油品储运基地、秀屿港建成全国主要的木材集散基地、兴化湾港区建成装备制造、粮油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集散基地。建立港口物流交易中心、保税仓储功能区,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建成通关便利、装卸高效的海西交通枢纽港。依托向莆铁路,拓展陆向、海向腹地,推动莆田港口建成中西部省份最近的出海口和对台合作交流最便捷的通道。 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有效增加市场化经营服务供给。组建莆田网军,建设电商名城,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区,拓展服务业新业态。 6、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全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权登记工作,划定生态用途管制区和开发界限。健全能源、水、海域、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配置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新业态。 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遵循“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赔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健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价格引导机制,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出资标准。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