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男想与妻蜗居再买房 妻子难忍陋室感情破裂
妻子讲述:双方家庭文化差异大 陈述来到调解现场坐下后,一直在逗孩子玩,一句话不说。调解员再三耐心沟通,才了解到她关于以前夫妻矛盾和将来夫妻关系的真实想法。 陈述说,她10年前跟随亲戚一起来福州,在工厂上班,在厂里认识了比自己大10岁的张灯。一来二往,两人开始了恋爱。 后来亲戚陆续走了,她留下来,于2007年与张灯结婚,后来生了孩子。从此,她就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公公婆婆、丈夫生活在一起。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她感觉,这种生活不是自己以前想象的那样,除了生了一个孩子,其他事情似乎都与她没关系。 陈述说,家里是婆婆当家,公公像个很听话的孩子,随时听婆婆“调配”。丈夫的性格与婆婆很像。 被问及为何与年龄差别较大的张灯结婚,她说,张灯家有三兄弟,老家在大山里,很穷,所以结婚都迟,到现在老三还没结婚。 “你认为,他们家太穷,是你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吗?”调解员想探究陈述心目中配偶的标准,不过她说,这与家境没关系,她只看人。陈述认为,张灯最不好的就是脾气,永远也改不了,所以这次她也不相信张灯能改,也不愿意配合帮助张灯改正。 回想起曾经的种种不是,陈述认为,张灯三次打她,是最大的心结。但从陈述的表述看,她不想解开这个结。 矛盾症结:蜗居生活引妻子不满 张灯说,为了更好地打理店铺,几年来,夫妻俩都在店铺附近租房过日子。他父母来了之后,一家人没有改变租住的环境和食宿条件。张灯夫妇、张灯的父母和张灯的弟弟,都在同一个房东那里各自租了一间民房,一住就是几年。 原本,张灯以为,有父母来帮忙打理店铺,陈述可以安心在家带孩子。一家人一起努力,攒些钱,把老家买房子的贷款还上,再在福州买套房子。这样,小两口也算事业有成了。张灯以为陈述的想法和自己一样,于是每天和父母轮班,去奶茶店打理生意,留下妻子陈述一个人在家带孩子。 陈述平日里不声不响,待人接物也和和气气,看起来比较内向。用张灯的话说,当年一心想娶陈述,就是觉得她老实。但是,张灯不知道,老实人也是有心事的。陈述性格内向,是因为从小在家过苦日子,过怕了,十几岁就从老家来福州投奔亲戚打工挣钱,她当时听说福建沿海经济条件好,想早点挣上钱,不再过苦日子。 张灯娶了陈述,也知道她的过去。为了改善生活,他婚后便从公司辞职,自己开奶茶店创业。不久,陈述也辞职,和他一起打理店铺。 陈述看到丈夫对自己疼爱有加,而且生活也渐渐改善,十分开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出生,她发现丈夫依旧还是让自己和孩子租在民房单间里。虽然节衣缩食是为了供房子,但是房子是在丈夫的老家,在福州打拼的一家人却蜗居在连厨房都没有,浴室和厕所都要和其他租户共用的陋室中。这种生活明显和陈述内心的向往,相去甚远。她因此和丈夫交流几次,但未果,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张灯不仅没有了解到妻子的真正要求,反而冒出了火爆脾气。这让陈述对他很失望,和他越来越无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