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莆田新闻 > 正文

十年树“木”—— 莆田临港觉醒与木业崛起

pt.fjsen.com 2014-01-02 10:17   来源:东南网    

(一)

木业之兴起,与两“区”设立紧密相关。

前天,记者在秀屿港的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看到,数万平方米大的场地内堆满笔直粗壮的原木,上面的英文标签显示它们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专用码头旁,一艘载着加拿大杉木的船舶靠岸,3台门机抓斗不停作业吊卸。表层检疫、熏蒸、放行……经过一系列流程后,这批杉木将运往木材加工区。

“如今熏蒸设施建到了家门口,企业进口原木方便多了,成本也大大降低。”莆田港务集团副总经理蔡建清说,该处理区年处理能力为150万立方米,有32个熏蒸库,日熏蒸处理量可达8000立方米, 速度快、技术好且成本低。

2004年时,我市有企业提出:“从美国进口的原木无法在当地熏蒸,须转运到日本等地去处理后,才能入境到我国,花费的成本每立方米增加约50元,运输时间上增加约12天,能否就在莆田建个进口木材熏蒸基地?”

这个设想很快得到支持。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在秀屿港区建立我国首个海运口岸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2005年10月,该处理区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2006年1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在秀屿区应运而生。

秀屿区委书记厉云说,这两个“区”的设立,为唤醒港口、木业发展和民资回归搭起了很好的平台,“第一,我们有这么好的湄洲湾港口资源;其二,在外经营木材的莆商众多。这两大优势我们没理由不好好发挥,尽快把港口做旺、木业做大”。

(二)

“像国内太仓港、满洲里等地,都是先有产业,后有园区;而我们是先有园区,后有产业。”秀屿木材加工区管委会主任纪志伟说,园区建设伊始,他们就相应地展开招商,“记得首届木洽会时,在外乡亲来到园区一看,这里都是盐田,风又大,一些人对投资抱有迟疑的态度”。

而许多企业积极行动,布点抢滩,印有“海宏”、“中通恒基”、“标准”、“清和”等名称的企业牌子在盐碱地上竖立起来。

“莆田人都爱乡,在外创业几十年了,现在有这个投资机会,就回来了。”莆田标准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水说,他10多岁便离乡外出闯荡,后来在太仓、张家港等地经营木材。交谈中,他一一分析了我市港口、交通、物流成本、行业需求等,表示“集团将在莆投资100亿元”,言语中透出对扎根家乡的信心与决心。

“选择在秀屿创业,是因为这里有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原木进口方便,同时也有港口、铁路等条件,适合木材大进大出。”清和木业厂长沈清华说。这位“80后”的莆田人坦言,他当时是首次从事木材行业,最后选在秀屿落户,就是看中这里的诸多优势。

“近年来特别是这一两年,这里不断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建设工地。”秀屿木材加工区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一走进该加工区,原木的独特气味扑鼻而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秀屿木材加工区入驻企业从2006年的26家增至近100家,投产的62家。他们中以莆商为主,还有省属国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企业等。

原木进口方面,来源地从以美国、加拿大为主,逐步扩大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缅甸、老挝和非洲加蓬等国;树种从软木为主,扩大至鸡翅木等硬木。

(三)

连日来在秀屿木材加工区走访,“一根木头进园区,吃干榨尽皆成品”是留给记者的一大印象。

“木材外皮可做锅炉燃料,产生蒸汽用于木材烘干;里面一点的皮可用于制作中密度纤维板、人造板;再往里点可用于制作无节板、集成板。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刨花也可用做燃料,木屑可用于生产活性炭。”在清和木业公司,沈清华说,一根木头“全身都是宝”,现在这些环节在园区内都找得到。

在福人木业公司,有块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堆场,该加工区内企业产生的边角料、木屑就堆在这里。福人木业公司莆田分厂厂长郑庆端带着记者参观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这头吃进去的是边角料,那头吐出来的是中纤维密度板。他介绍说,达产后,年可消耗30吨木材边角料、木屑,实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也延长木材产业链。

目前,该加工区既有锯材等粗加工,又有木材改性、家具、木制品等精深加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后发优势凸显,吸引许多企业主动前来考察、洽谈项目。

“国内日照、太仓等地的木材产业链都没这么长。与木相关的产品,在这都可买到。”纪志伟说,如果说之前的这几年算是“打基础”,那么随着今年莆头木材集散基地和园区一批新项目的建成,那下一步该是“结硕果”的时候,原木进口量和木材产值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