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昭惠庙重建落成 曾是蔡襄造洛阳桥的“指挥部” 2014-01-17 23: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意 我来说两句 |
昨天的洛阳古街很热闹
庙后古井 当年造桥供水有功
昨天,洛阳桥头的古街里香火鼎盛。绕过热闹的新庙,来到北面,我们找到一口用木板盖住的老井。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说,这口井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已有千年的历史。据传北宋建造洛阳桥时,造桥的众多男丁饮水全靠它。
一米长宽的正方形井盘上,留下直径约40厘米的圆形取水口。揭开木板伸头去看,只见三四米的深度下,井水依然清澈。居民老张说,现在他们家还时常拿这口井的水去泡茶喝呢。伸手去触那刚提上来的井水,在这隆冬里,水还是温暖的,叫人惊喜。
老张说,井边原来有块石碑,记载了这口井有1007年的历史。后来边上的房子租了人,别人把石碑埋在土下种菜,所以就看不见石碑了。据史料记载,这口井虽然靠近江海,水质却甘甜,取用不竭。
郡守蔡襄 亲往九日山迎香火
《泉州府志》、昭惠庙重修碑记等记载,昭惠庙是在唐初建造的“镇海庵”原址上所建。洛阳昭惠庙扩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是最早从九日山分灵出来的昭惠庙。千年昭惠庙为何香火不断?因为供奉的是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海神。别说普通百姓,在两宋时期,泉州郡首和市舶司提举这样的大官都要前往祈风呢。
洛阳昭惠庙从九日山分炉而来,还是泉州郡守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功劳。当年蔡襄主持建设洛阳桥,桥墩位于江水入海处,工程十分艰巨。当时蔡襄亲自往九日山迎海神“通远王”到洛阳江边,把唐朝初年所建的“镇海庵”扩大。此处既作为造桥工程的“指挥部”,也将神明作为镇海的精神支柱,祈祷工程顺利进行。
和尚义波 肉身塑像传世千年
洛阳昭惠庙被传为佳话的,还有义波和尚的肉身塑像。义波和尚在建造洛阳桥时竭尽心力募集资金,他的肉身据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供奉在庙内,金身不坏。
据记载,义波和尚在募集资金的同时,还为造桥的民工烧茶、送饭,为患病的工匠治疗。有一回连日风雨,厨房做饭的柴草都烧完了,临时砍下的湿了的柴火也点不着。为了不拖延工期,义波和尚舍生取义,将自己的脚伸入灶中,代替柴火。
传说义波和尚后来在洛阳桥旁坐化升天,人们就将他的肉身塑成佛,持续千年供奉在洛阳桥畔。
状元吴鲁 为庙题字至今保留
历经千年风雨,昭惠庙已不是当年那座。嘉靖、万历、乾隆、道光、咸丰先后修葺,上世纪80年代亦有修整,并留下石碑记载。
据悉,此次在庙宇重建过程中,还发现石板下面有约40枚完整可辨识的古币,还有一些残缺的古币,钱币铸造的年代跨度从汉代至民国。专家认为,那是昭惠庙每次修缮或重建都会压钱讨彩头所致。
此次新落成的庙,庙额“昭惠庙”三个大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泉州最后的状元吴鲁所写。庙宇重建后,依然把吴鲁所书的匾额继续悬挂在门楣正中。新庙后方,现尚存9方碑记石刻都是历次重修后留下的。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洛阳昭惠庙董事会名誉会长陈瑞统说,昭惠庙修缮完成后,庙里曾公开向社会征集楹联,并保留原来庙中的好联。最终挑选出14副对联,邀请省、市书法名家题字,所以重修后的昭惠庙文化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