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加快谋划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创业热

pt.fjsen.com 2014-01-19 08:11  朱金山 郑鲤宾 来源:东南网    

“你是黄石人,如果想去新度开店,不用跑到新度工商所去办理注册登记,直接在我们所也可以办。”不久前,在荔城区黄石工商所的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向前来办事的一位群众介绍道。

这一举措正是全市工商系统推行的“县域通办制”:经营者可在本区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工商所办理业务,包括个体户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

“县域通办制”是我市工商系统主动改革创新、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一个载体、三个领域’的改革试验新格局。‘激发市场活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峰在接受采访时说,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途径,他们正按照全会部署,勇于担当、积极谋划,加快建立新型的工商登记制度体系和配套监管制度,营造更加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

实践证明,把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服务好了,充分激发其活力,将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国家工商总局课题组不久前发布的一份研究结论称,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GDP就增长6530万元,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

基于这一认识,抓创新、强服务、促发展,我市工商部门近年来围绕此持续发力,一项项新举措出台——

将企业设立登记的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为全省最短时限;实行“重点项目当天核准制”,2012年以来有121个重点项目当天核准;扩大注册官一人办结权限,减少内部审批环节。此外,探索推出免费登记制、自主选择制、县域通办制、预约服务制、城区集中登记制度、外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检等便利化措施。

服务提升,直接带动市场主体的“量变”。2010年初,我市市场主体总量3.6万户,排名全省末位。经过短短3年努力,至2013年5月,这一总量突破10万户。目前已经突破11万户,达到114056户。

而下一步,更多的改革新举即将铺开,更大的“红利”将释放。眼下,我省已在平潭启动了商事登记改革。2014年一季度之内,在厦门、泉州、福州高新开发区等,试行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9月之前,在全省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依托城乡一体化试点政策,我市正积极向上争取赶上“第二班车”,早点启动这一项改革。

按照部署,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是将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经营范围,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

“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后,可实现‘一址多照’,对我们这些搞电商的是重大利好。”在安福电商城,受访的许多从业者高兴地说道。

按以往“一址一照”规定,每个电商要有自己的独立住所,一个地址只能作为一家企业住所办理登记。实行“一址多照”后,一个地址可让多家企业注册办照。许多电商不需要很大的办公空间,大家可以把大开间弄成“格子间”,不用另外租房,大大节省创业成本。

而注册资本问题,也是许多创业者难以跨越的门槛。“改为认缴登记制,开公司就不再为没注册资本发愁了。”刚毕业一年的市民林智清说,“我看了新闻,只要认缴一定资本就可成立公司,理论上讲1块钱也能开公司。”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将实现市场准入的“宽进”。但这并不意味部门“不管”。

“改革后,将倒逼部门转变监管理念,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即‘宽进严管’。”林峰说,当前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任务,就是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企业的登记信息、认缴资本、年报、章程等都在平台上公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都可查到。企业若弄虚作假,将“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实现“严管”。同时,今后还将更多地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切实激发市场活力。” (湄洲日报记者 朱金山 实习生 郑鲤宾)

责任编辑:陈艳艳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