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监察思想与实践
二 蔡襄不仅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监察思想,而且是勇敢的实践者。他既发表言论,侃侃而谈,又身体力行,尽忠守职,在其监察官和非监察官的任上,都将其监察思想贯彻始终。 早在景祐三年(1036年),蔡襄25岁任西京留守推官时,就对监察工作十分关注。当时,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针对时弊上《百官图》,指责当朝宰相吕夷简,吕夷简以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为由弹劾范,范被贬。秘书丞集贤校理余靖上疏为范仲淹鸣不平,亦被逐出朝廷。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自请愿随范一起贬黜。镇南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欧阳修,致书右司谏高若讷,责其在监察官位置上却不能辩范仲淹无辜,坐视不管,何面目以见士大夫。高若讷大怒,上其书于朝,欧阳修亦被贬。短短十几天时间,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接连被贬。对于这种监察官不履行职责,是非颠倒的不正常现象,蔡襄义愤填膺,他作了《四贤一不肖》诗五首,称颂范仲淹等四人为贤者,斥监察官高若讷为不肖。诗中写道:"人禀天地中和生,气之正者为诚明。诚明所钟皆贤杰,从容中道无欹倾。嘉谋谠论范京兆,激奸纠缪扬王庭。积羽沉舟毁销骨,正人无徒奸者朋。司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己过扬当时。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在监察岗位上阿谀权相的监察官高若讷受到了严厉的抨击,正气得到了弘扬。当时士人争相传写蔡诗,卖书者拿去出售,获得厚利。契丹使者买回去张贴在幽州馆,广为传颂。蔡襄因之而名扬朝野中外。 庆历三年(1043年)4月,蔡襄"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正式在监察机构任职。 蔡襄在知谏院任上,经常上书谏诤。 当时常有旱灾、蝗灾、地震、日蚀之变,蔡襄就和其他官吏联名同上《言灾异》等三篇奏章,就天灾联系到人事,提请皇帝关注社会的弊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蔡襄建议:"伏望陛下避殿减膳,以自修省;仍降诏书,戒敕百官,各举厥职。遣使天下,求访阙失,或有官吏贪残而不纠,刑狱冤枉而不治,赋敛繁数而不均,徭役频仍而不息,孤独无所养,流散无所归,朝廷之惠不逮于下,万民之情不达于上,皆得条奏而施行。"这种进谏,既破除了迷信,又有利于克服社会的种种弊端。 仁宗下诏取开宝塔佛舍利入宫中,蔡襄接连上了《乞罢迎舍利》三个奏疏,劝谏皇帝下令停止这种迷信之举,屏弃神灵,修人事以救时弊。蔡襄指出:"陛下正当修人事,救时弊,若专信佛法,以徼福利,岂可得耶?陛下设置谏官,本为规正过失。今迎引舍利,事出于中,专损陛下圣德,臣终夕不寐。须至频烦天听。伏乞陛下力赐寝停。"蔡襄谏罢迎佛舍利,表达了他不怕触犯君上、敢于破除迷信、为民请命的铮铮铁骨。 在知谏院任上,蔡襄还做了几件打击擅权误国权奸的大事。 吕夷简长期擅政弄权,庆历三年三月,吕夷简被罢相,但两府大臣还要到吕家商议大事,因为朝廷仍命吕以司徒的身份"商量军国大事"。四月,蔡襄知谏院后,就上《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的奏章。奏章揭露吕夷简"假托人主威权,以逐忠贤,以泄己怒,殊不念陛下虚受恶名,此不忠之大者。又使天下之人,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咸以直言为讳。此乃绝忠谠之嘉谟,成本朝之阙政"等一系列罪状,请求朝廷罢其"商量军国大事"的权力。由于蔡襄等人的奏言,吕夷简遂以太尉致仕。太尉在宋代地位很高,在司徒、司空、太傅等官之上,吕夷简以太尉致仕,权势仍很煊赫,蔡襄认为这样不妥,又上了《乞降吕夷简致仕官秩》的奏章,奏章说:"臣切以吕夷简立性奸邪,欺君卖国。出入政府二十年,二虏凌凭,百姓穷困,贤愚失序,赏罚不明,一无功劳,以病罢退。陛下未能诛戮,劝厉后人,岂当滥推恩礼,纵取笑天下。"要求皇帝在吕夷简罢退时,不应滥推恩礼,给予高秩。这个奏章,无疑又是对擅权误国的宰相吕夷简的一大打击,也是对其他权奸的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