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巡按与洋竹径蔡家“雨伞楼”的故事
闽南民居—土楼,如有内外两圈。一般都是外圈高,内圈低,呈碗状的。唯独华安县洋竹径蔡家的辕楼适反,内圈楼比外圈楼高一层,呈雨伞状,故名“雨伞楼”。 洋竹径山高林茂,风清水净,蔡姓世居此地,开荒垦植,种杉插竹,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南宋末年,一位姓董的武将因有一女美貌绝伦,取名香汗女.朝廷选入内宫为妃,这位将军舍不得,只得举家南逃,改换姓氏,将草字头舍去,改为童姓,逃到高车定居。因其是官宦世家,子侄辈从小边读诗书,边练武艺,个个文武双全。加上人多势霸,恃强凌弱,侵地盗木,经常州与蔡姓子裔发生冲突。结果蔡姓人少势力弱,世代务家,识字不多,武艺不哽,官司也打不赢。只好忍气吞声,记恨在心中。 一年春天,刚好有位姓蔡的八府巡按莅临漳州府视事,蔡家人欢欣鼓舞,认为本家当大官,这场官司准能打赢,于是备了厚礼,由族长领头从小路绕道漳州府告状。 这蔡巡安是四川人,进士出身,是一位有廉名的清官。他和蔡氏族长们恳谈之后,心想:“童姓人确实霸道,但不至于死罪,乡社怨结宜解不宜结,我还是持平为之调解的好。”于是,先召集八老在内衙商谈,劝说道:“我蔡某巡按漳州是暂时的,童家作你们邻居是万世的。我如果这一次偏袒你们重办了他,我走后他们?会善罢干休,又会寻事生衅,冤冤相报,永无尽头。本官今日替你好两社做公亲,告诫童家不要再恃强凌弱,侵地盗木了。你们也不计前仇,两村结成盟约,各自安居乐业如何?”八老听了,也信服首肯了。 于是,蔡巡按发出火签,传讯高车童家人。童家人知道蔡家已去告状了,长辈们都坐立不安,深怪子侄们平日逞强,寻衅生事。官府火签一传,便诚恐诚惶惶地先到蔡家登门赔礼道歉。蔡家已经接受了蔡巡按的训示,自是以礼相待,两姓家长先和解了,共同到漳州听候蔡巡按公判。 蔡大人闻知童姓主动认错,两姓已和解了,十分允喜,只过一堂,即已明断,其判词如下: 蔡童两家本为近邻,盗木砍竹常有发生,你欧我打,舅不认甥,晋秦交恶,怨积越深,长此以往,祸伏村边。本官莅任,蔡氏鸣冤。细听陈述,童氏斯人。姑念前好,一境安宁。今重教化,罪判从仇,童氏莫再侵欺。两姓将永为襟连,祈求永世和好,祝两姓同昌。今案束脊梁,留予继任,谁人挑衅,严惩不贷,决不宽容,岁在巳亥,秋月吉辰。 从此蔡童两姓永结秦晋之好,蔡家要兴学练武,童家就派人去教练。蔡家为了感谢蔡巡按爱民如了,就仿造蔡大人出行的凉伞,在山上盖一座雨伞楼,以资纪念,传于万世,成为佳话:“有万世童家邻,没万世蔡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