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如何上天——聚焦生物航煤商用四大热点
成本有多高? 虽然生物航煤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但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问题是过高的生产成本。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说,以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饮废油为例,大概3吨多餐饮废油才能生产1吨生物航煤。“严格意义上讲,餐饮废油不同于‘地沟油’,必须是不含水的油脂,收集成本较高。”他说。 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不少国家对生物燃料生产制定鼓励政策,尤其针对用于交通运输的生物燃料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包括制定强制性的调合标准、对生物燃料提供补贴、减免税赋、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等。 徐超群认为,我国生物航空燃料产业的发展将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适应。“当务之急是加快研发,实现原料多样化和技术的提高。” 目前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年生产能力是3000吨。在获得适航批准后,已有一些航空公司表达了合作意愿。徐惠认为,进入市场初期,价格必然是石油公司和航空公司共担。随着碳减排力度的强化以及生物航煤市场化的推进,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价格。 “地沟油”上天之路有多漫长? 用餐饮废油作为生物航煤的原料,无需与民争地争油,还可以“变废为宝”,解决老百姓痛恨的“地沟油”上餐桌的问题。但昂贵的回收成本无疑是“地沟油”上天的主要障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红说,和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燃料炼制企业收购价没有竞争优势。此外,餐饮废油质量不均,对加工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石化与麦当劳等快餐店合作收集餐饮废油。聂红认为,发展餐饮废油作为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需要探讨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将地沟油送入正规渠道,切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通道。 发展生物航煤是一个着眼于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说,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的原料范围,开展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商业合作飞行,共同迎接生物航煤市场化、产业化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