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莆田新闻 > 正文

寻访“蓑衣之乡” 听蓑衣制作手工老艺人话今昔

pt.fjsen.com 2014-03-31 10:34   来源:东南网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这种“穿”越千年、逐渐远去的“雨衣”,如今却焕发新的生机。春雨霏霏时,记者寻访“蓑衣之乡”,听蓑衣制作手工老艺人话今昔——

图为范益平老人展示新制作的微型蓑衣。

三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上周还阳光明媚,气温一路“高歌”,首次突破30℃大关。这周雨水就协同雷公电母风婆一同前来。3月29日,风声雨声雷声阵阵。下雨的天气,让人想起以前的蓑衣。

蓑衣曾经是农家必备的“雨衣”。每逢春雨霏霏,农民披蓑而作,不误农时;渔家戴蓑荡舟,渔歌不息。现在,蓑衣几乎已经绝迹。我几经打听了解到,涵江区庄边镇的霞溪村和前埔村过去是闻名遐迩的“蓑衣之乡”,当地历代制作蓑衣,产品曾销往全市各乡镇,还销到福清、永泰、惠安等地区。如今,“蓑衣之乡”还生产蓑衣吗?能否找到往日的蓑衣师傅?这天,我决定前往探访。

来到庄边镇前埔村,村民告诉我,棕树上的棕片是制作蓑衣的全部用材。庄边镇之所以成为闽中蓑衣主要生产基地,是因为地处山区,有高海拔的山顶,能盛产棕树。当地有句俗话:“一千棕,吃不空。”因此,住在山顶的农户房前屋后都栽种棕树。每到冬季,村民便上山采割棕片。棕片每年采割一次,一株棕每次可采集10多张棕片。

采访中,前埔村村民还告诉我,今年74岁的范益平是“蓑衣之乡”最出名的蓑衣师傅。他从15岁开始学做蓑衣,如今从事这手艺已50多年,制作的蓑衣精细均匀,总是“抢手货”,会比别人贵上几元钱。

在村民带路下,我找到范益平家。范益平老人正在制作微型蓑衣。他介绍说,蓑衣分精细与粗次两种。粗次蓑衣俗称“市蓑”,只用50张棕片制成,而把少量的棕片两边较粗硬的棕骨撕成条状,替代部分棕片,铺夹其中。可以说,这是师傅偷工减料制成的。像这样的蓑衣,只需三天就可完成一件。而精细蓑衣俗称“好蓑”,要选用较好的棕片,需用100张棕片,不用棕骨,缝线细而密,讲究花边,还会绣上花纹、主人的名字或时间等。上好的蓑衣要求整体平直流畅,不能凹凸不平。如果上下裙搭配和谐,那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种蓑衣坚固耐韧,穿上十余年没有问题,但要提前预订,师傅完成制作要一周以上时间。

他说,制作蓑衣第一道工序是“打线”,需用粗细不一的几种棕线和棕绳材料,蓑面和蓑底要靠细线一针一线缝合连缀而成,这道工序当地人叫“刺棕蓑”。第二道工序是制蓑模,要挑选棕面较宽长的棕片来制模。整件蓑衣好像一只大蝴蝶,两翼略上翘,中间用蓑骨做成圆领口。披在身上,任再大的雨,也不会让人淋湿。蓑衣分上裙和下裙两部分,上裙宽3尺、长2尺,下裙形状像“横轴”,宽3尺多、长1.8尺。“横轴”两边连着两块片裙,作为胸襟,从胸前垂下,把下腿肚围起来。第三道工序是“缝线”,蓑衣有表面和里面,两面都要缝线。里面间距较大,粗疏线间距1寸左右,蓑表面缝线却是密密麻麻,没有间距。“缝功”是考验技术的活儿,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师傅要盘腿坐在蓑模上,弯着腰,两手各握一“扒”针和一“挑”针,左右开工,一天十几小时,还要千针万线不出一丁点错。正是长年累月的缝线,让他患上“职业病”,如今他连走路都弯着腰。

对这传统手艺,我感到兴趣盎然,便学着制作起蓑衣。尽管有范益平老人在手把手指导,我还是显得笨手笨脚,手忙脚乱。折腾了几个小时,不是凹凸不平,就是间距不均,都要范益平老人帮忙返工。

在我制作蓑衣过程中,范益平老人一边帮忙一边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雨具代替了传统蓑衣,农民也不再冒雨耕作田地,蓑衣逐渐走向消亡。后来,一部分蓑衣师傅转型加工棕垫、棕床之类的棕产品。但是,当地现在却兴起制作微型蓑衣。这种微型蓑衣制作材料、工艺、样式与传统蓑衣一样,但尺寸缩小了3倍,只有1尺多,推出后很受市场欢迎。

小小的蓑衣穿不了,为何会销售火爆?我感到不解。老人告诉我,在莆仙民俗中,蓑衣可驱邪。孕妇、病人或婴儿外出,需穿上蓑衣护身。结婚、乔迁时,也要在门首或墙上高挂蓑衣。而传统蓑衣太大,携带不方便。于是,蓑衣师傅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制作了“缩小版”蓑衣。如今,“微蓑”销售到湖南、江苏等地,还卖到东南亚各国。在新加坡,有件他们制作的精微蓑,卖到200元美金。

范益平老人现在也在制作微型蓑衣,他的微蓑在市面上每件价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他说,这种微型蓑衣可用于民间农业生产工具研究,也可作为民俗用品研究,如果市博物馆要收藏的话,他可以免费捐赠一件。

“微蓑”的生产为濒临灭亡的蓑衣制作工艺开拓了传承的新路,也打开了“蓑衣之乡”的经济转型和农业创新崭新一页。 (湄洲日报 黄凌燕)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