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蔡洸
蔡洸,字子平,连江里青泽亭(今仙游枫亭九社村)人,是蔡襄的曾孙,其父蔡伸是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十,累官户部尚书,左中大夫。他以父荫补将仕郎中,授大理寺评事,迁寺丞。 蔡洸出知吉州(今江西新干、泰和、安福、永新等县),召为刑部侍郎,兼领度支事务,又擢为户部侍郎,授镇江知府,总领淮东军马钱粮。有年适逢炎夏,月余无雨,旱情十分严重,田地干裂,禾苗枯萎,他发动百姓拦江筑陂引水抗旱保苗。这时驻扎在西溪的宋军奉命移屯建康(今南京)。江上舶舻相继,要过往筑陂水域。转运司(漕司)檄文告知百姓,令镇江府马上拆毁陂堤,让宋军通航过境。沿江的黎民百姓纷纷涌进府署衙门,恳切要求蔡 一定要保住陂堤蓄水抗早。蔡洸见了道:“吾不忍心获罪百姓,宁愿得罪漕司和官军。”他断然拒绝拆陂毁坝。不久苍天下了甘霖,航道畅通,当年作物喜获丰收,庶民编民谣赞颂蔡:“筑我陂坝渠,灌我田园宜,不夺农田物,全赖蔡 伊。”蔡 惠泽于民、功不可抹,芳名流于世。 蔡洸担任司农少卿时,镇江三邑的税户、输客户、输丁户各异。他发现各级官司吏在征收税赋时,从中捞取油水,敲诈勒索,加重税户的负担,就上疏朝廷,要求朝廷制定统一税户丁口税额,把所有输丁绢附加上货物之上,直接计尺折纳,官民同等照章纳税。皇上纳谏,下令施行,防止地方官吏从中作梗。 蔡洸事亲到孝,曾机父蔡襄逝世时,朝廷并无赐谥号。直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由蔡 请于朝赐谥蔡襄为“忠惠”。寓意谓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为蔡襄芳名立下风范,昭示后人,敬仰先贤。 蔡洸在任间,一天皇帝诏见他,对他说:“卿为朝廷政事殚精竭虑,寡人感到无限欣慰。”又观他面有火色风证,御赠他两个妙方治病和银鞍。他谢主隆恩,发出肺腑之言:“身为朝廷命官,一定要财无渗漏,则不可胜用。”他常把自己的俸禄赠给穷人和亲戚? 蔡洸致仕离京返乡时,两袖清风,宦囊萧然,只得变卖朝廷赏赐的银鞍充作路费,他治行叫人信服,享年57岁。(莆田晚报 吴春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