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秀屿区 > 正文

莆田: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 渠道成了“黑臭河”

2014-10-08 11:32  周晓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绕着东庄镇石码村而过的东圳渠道,是周围20多个村庄引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然而两三天来,埋在渠道旁的污水管一直向渠道里排放污水,而且排污量大,臭味很浓,沿岸村民怨言纷纷。

记者目睹:管道正“哗哗”淌着污水

“真是缺德!渠道成了污水沟,这污水的源头在哪里呢?”10月4日上午8时许,家住秀屿区东庄镇石码村的老陈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此事。接诉后,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当日上午,记者赶到城港大道石码村红山路段。沿着田埂小道记者行向一座大桥下,只见位于田野旁的渠道水位很浅,河床黑色的淤泥都露出水面,河面还汩汩冒泡,虽然已是秋季,但不时从河里飘出的臭味还是令人作呕。此时,田埂小道对面的渠岸上,一成人腰围粗的管道正“哗哗”淌着发臭的污水,由于排污量大,仿佛暴雨袭击后流下的山洪一般,湍急的水流迅速涌入渠道,形成了一条肆意扭动的“污龙”。而就在这条管道出口处两侧,各堆放着一堆渣土。

“国庆节前,我们看到有人挖开渠道旁的地面,并把渣土堆放在那儿,让里面的管道露出来,然后割开管道,当时我们以为是有关部门在施工或维修管道,没想到割开管道是为了直接往渠道里排放污水。”闻悉记者采访,几名正在周围劳作的的村民赶来,“从2号上午到现在污水不停地排,臭味很大,让渠道几乎成了‘黑臭河’。”

村民反映:污水直排渠道就是不行

据村民介绍,沿海地带的田园多是旱地,而经过东庄镇的东圳渠道,是该镇20多个村庄旱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该渠水是当地农作物灌溉的来源。“我们经常抽渠道里的水湿润土壤与作物,这几天需要引水栽种地瓜苗,可渠里的水又脏又臭,我们都不敢用。”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天来,他们下地干活都受到渠里散发出的臭味困扰,“这种乱排污的危害不说,仅这臭味我们都受不了。”

随后,记者向秀屿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当日下午,记者接到该局反馈电话称:“经了解,为了改造污水管网,秀屿区住建局安排人员排放污水管里的生活污水,排放的时间在一周左右。”

对此说法,村民提出异议: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到处理厂集中处理就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不管怎么样,污水直排向渠道就是不行!”村民陈文标说,我们这边的农作物全是靠东圳渠道浇灌,这样的污水灌溉必然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更有可能危害到我们自己的健康。”

部门说法:污水直排渠道实属无奈

那么,原本作纳污之用的管道,为何成了新的污染源?对此,秀屿区住建局排水办负责人郑正表示说,秀屿区的污水处理厂正在改造,而位于石码村红山路段的污水管为城区污水主干管,“把污水排进渠道实属无奈,因为改造施工前需要把污水排掉,那里地势低,于是把那个地方的管道开个口,把污水引出去,等污水厂的闸门一装完就停止排污。”同时,郑正还说:“工人正在抓紧施工,估计5日就会停止排污。”

10月6日下午,记者接到一村民来电反馈称:“那里的管道又重新修上了,污水也不再排放出来。”

(莆田晚报 周晓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