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美丽莆田 > 正文

千年古堰 文脉传承——探访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

2014-10-22 10: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木兰陂之晨

核心提示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这是郭沫若1962年秋游览木兰陂后写下的6首诗歌之一《咏木兰陂》。“西有都江堰,东有木兰陂”,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下游,距出海口26公里,是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工程建成于公元1083年(北宋),为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共同筑建,至今已有930余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9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省内唯一一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历经千年风雨巍然不动,木兰陂依然守护着莆田的百姓。而钱四娘的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在钱四娘的纪念地香山宫,陈列着莆田历史上24位水利功臣,人民的好县长原鲁山也在其中。900多年,为民大爱的心,一脉相承。

木兰陂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无可媲美的。记者近日走进木兰陂,去感受其千年的文化古韵。

10月18日,天气晴好,距离市区西南5公里,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木兰陂静静跨越南北两岸。陂上已用厚厚的木板拦截,来自木兰溪上游的淡水,通过两边的南北渠闸口,往南洋和北洋流淌,灌溉着黄石、新度等9个乡镇、178个村一万多公顷的农田。

历经931年的风雨,木兰陂至今仍然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她与莆田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莆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而且意义深刻的景观。

人们为了纪念钱四娘的功绩,建设了钱妃庙。

木兰溪中三次选址

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下游,距出海口26公里,是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工程建成于公元1083年(北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工程初建经历了坎坷的历程,历经三次选址,最终才定在木兰山下。

主干流长105公里的木兰溪是闽中最大的河流,也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木兰陂水利志》中记载,受海潮顶托影响,古时木兰溪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灾难。公元1064年,最初由长乐人氏钱四娘捐家资万缗筑陂兴利,由于陂址选在上游出山口,刚建成即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愤而投水。其同乡林从世继承四娘未竟之事业,又于下游距出海口较近处重建,结果刚建成即被海潮冲垮。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农田水利法》给木兰陂建设带来历史机遇。公元1075年,李宏奉召主持重建,在僧人冯智日的帮助下,经过详细踏勘,将坝址选定在木兰溪出山口下游约1公里处,采用筏型基础,用巨石砌筑成219米长的拦河坝闸,即延续至今的木兰陂。公元1083年,木兰陂终于建成。因陂建在木兰山下,故而得名木兰陂。

木兰陂拥有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3部分,莆田南北洋平原十几万亩农田受益。枢纽工程为陂身,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流堰为堰匣滚水式,长219米,高7.5米,设陂门32个,有陂墩29座,旱闭涝启。堰坝用数万块千斤重的花岗石钩锁叠砌而成。这些石块互相衔接,极为牢固,经受900多年来无数次山洪的猛烈冲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其中南干渠长约110公里,北干渠长约200公里,沿线建有陂门、涵洞300多处。

“木兰陂灌溉工程对莆田南北洋平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吴俊伟告诉记者,宋代之前,兴化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河海泥沙在浅海湾交错沉积抬升以及辛勤聪慧的莆阳人民人工围垦形成。木兰陂未建之前,木兰溪下游海水倒灌,咸淡不分。木兰溪常常泛滥成灾,洪水淹没农田庄稼,南北洋平原原是“蒲草丛生、不长禾苗”的沼泽地。木兰陂建成后,其具有的“排、蓄、引、挡、灌”等水利综合功能,拒海水于陂下,使溪海分流,引溪水灌溉农田,莆田南北洋平原成为沃野良田,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木兰陂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农田水利法》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湄洲日报)

矗立在木兰陂

承载数代人的记忆

木兰陂的建成使得莆田南北洋平原的万顷田地顿成沃土,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造福千载,泽被万家。千百年来,木兰陂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纯朴的兴化儿女,孕育了兴化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她也承载着数代莆田人的记忆。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通过木兰陂从南岸走到北岸,到集市里赶集。”今年近80岁的陈文昌回忆,他家住霞林街道屿上村,木兰陂伴随着他的成长。小时候,他和伙伴们就经常在木兰陂旁玩耍、捕鱼、洗澡。那个时候,木兰陂旁的稻田飘香,夏日的傍晚,在木兰陂旁的树下纳凉,在潺潺的水声中听大人讲古,成为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而在50后村民陈洪的记忆里,木兰陂就是一块块刻着诗歌和文字的碑。“明代的碑、清代的碑,上面刻着一些诗歌和文字,经过风吹雨打,有些已经开始模糊不清,静静或立或躺。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去研究里面的文字,虽然有些看不懂,却觉得很神秘。”陈洪说,每每从陂上经过,就感觉自己回到厚重的历史里。

古老的木兰陂,在新一代莆田人的心中,则是每一次春游时,老师讲解的钱四娘和郭沫若的故事。“小的时候春游,到过木兰陂,老师给我们讲解钱四娘建陂的故事和郭沫若关于木兰陂的诗歌,我们小小的心里就刻下了钱四娘的伟大精神和木兰陂的故事。”作为在木兰溪畔成长的80后,林晨说,今年春季,在阔别8年之后,他再一次重游木兰陂,木兰陂周围已经变了样子,但是“木兰春涨”的景色他依然记忆犹新。“春水初涨,陂上溪面宽广,水平如镜,两岸青山绿树,水中风光如画。当春水暴涨时,溪水越过滚水坝,汇成瀑布,发出雷鸣声响,恢弘无比,述说着木兰陂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蓬勃。”

为了记录木兰陂的历史和纪念建陂的先贤,木兰溪的南岸修建了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的“协应庙”。1983年,国家拨款修复围墙,重修庙宇、思功亭,并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供有四位建陂者塑像,保存自明代以来名人撰写的历次修陂碑石,成为莆田木兰陂宝贵的水利建设史料。1962年秋天,郭沫若参观木兰陂后,欣然提笔写下《咏木兰陂》诗6首,诗碑已竖在碑廊中。

石垒铁铸的木兰陂,饱经风雨千年不倒。而钱四娘的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

在位于新度镇青垞村的香山宫里,陈列着钱四娘的雕像。“钱四娘花费心血建起的陂,很快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悲愤难抑,投水自尽,年仅19岁。第二天,在离陂不远的沟口小山脚下,人们找到她的遗体。钱四娘的面容还像生前一样,身上散发出阵阵幽香。人们把她的遗体葬在山上,从此,这座山就叫做香山。盖了个庙,叫香山宫。”香山宫一负责人林荣告诉记者,如今的香山宫里,除了钱四娘,还陈列着莆田历史上其他二十三位水利功臣的雕像。值得一提的是,原莆田县长原鲁山作为第二十四人,他的雕像在2012年也安放在此。“香山宫既位于莆田最高的壶公山脚下,又临莆田木兰陂,在这壶山兰水之间,钱四娘的精神穿越了千年,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原鲁山就是最好的证明。”

成为世界性的遗产

1988年,木兰陂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获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今年9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木兰陂与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一起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世界级遗产的水利项目,标志着木兰陂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遗产。

“此次共有17处灌溉工程被列入名录,我国有15处工程申报,最后只有4处通过评审,这更说明木兰陂的珍贵性。”吴俊伟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今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各成员国国家委员会组织本国的遗产申报,ICID国际专家组评审通过。木兰陂先通过了由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的现场考察和技术评估,再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最后进入国际评审。

“此次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标准很高,第一条是申遗工程的历史需达到或超过100年;第二条是申遗工程需要属于堰坝、储水工程、渠道及附属工程、原始的提水或排水工具其中一种;最后,申遗条件至少符合10个条件之一,即: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吴俊伟说,木兰陂全部符合上述条件,这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很少见。

香山宫里供奉了莆田历史上24位治水功臣。

记者了解到,为了成功“申遗”,我市从今年5月份开始申报筹备。为了真实重现历史人物,拍摄场景中邀请了专业演员、租用服装进行演绎,聘请了精干的专业技术团队参与拍摄、配音,还采用了航拍方式拍录木兰陂主体,深入木兰陂源头、香山宫、入海口、以及相关农田、闸、渠等踩点拍摄。

“木兰陂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将极大地推动木兰陂的建设管理。”吴俊伟说,“申遗”成功,将促进木兰陂的保护规划、文化内涵挖掘,对进一步提升木兰陂保护性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化内涵保护传承

10月18日,阳光照射中的木兰陂生态主题公园,北岸园区三个大红的门形建筑在一片绿海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旁,一片片绿化林错落有致,有香樟、罗汉松、桂花、垂柳、紫薇等,各种花花草草点缀其中,妖娆缤纷。在位于南岸的“木兰陂纪念馆”和钱妃庙,几位来自福州长乐的游客正在参观。木兰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瞻仰。

千年水利设施,带来了古老神韵。从建成起,木兰陂经明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维修,其历史文化内涵才得以传承至今。

1955年为了扩大排洪能力,把部分陂门石板闸拆去改为木闸板;1958年冬拆除全部石板闸改为木闸控制,同时将南北渠进水口桥梁改为水闸,增加闸槽1道,以利于调节进水流量;同年,在陂附近兴建架空倒虹吸管工程,引东圳水库之水到沿海地区,使木兰陂大大提高灌溉、排洪能力,灌溉面积从原来的15万亩,增加到25万亩;几次修整后,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木兰陂及周边环境按水利风景区的标准进行保护性建设。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木兰陂生态公园于2010年9月动工建设,2011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就地抬升平移重建“木兰陂纪念馆”、钱四娘庙和冯智日纪念堂等,同时新建了连接木兰陂纪念馆和钱四娘庙的碑廊。

“官方与民间共同管理的模式是木兰陂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吴俊伟说,政府主要负责工程建设与维修,宋代设有专官负责工程岁修经费、劳役筹措与施工监督等。16世纪在经常发生用水纠纷的分水陡门设“水则关”,有政府委派的专人负责闸门开启。灌渠的用水分配则由受益用水户自行组织管理。作为公共工程,木兰陂这种传统而有效的模式,保障了工程的延续和用水秩序。

今后,我市将以“水利风景区”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建设作为重要传承载体,严格保护水利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天然的和已有的水利风景资源,高起点规划,创新“一心一廊四区”,即木兰陂历史文化中心、木兰溪生态文化绿廊以及历史文物保护区、水利文化展示区、湿地民俗体验区、城市休闲活动区,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古代水利名胜区、中国生态水利示范点、世界文化遗产区,创建“联合国人居奖”。

“未来,我们将对木兰陂进行保护性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兰陂的厚重历史和人文积淀。”吴俊伟说,此外,将定期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让游客了解水利的历史,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使木兰陂所富含的文化内涵得到良好的保护、传承。木兰陂需要保护性开发

木兰陂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市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对其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评选之后,世界遗产无疑是一块人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木兰陂可谓点石成金,有效的开发将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一个水利工程,跨越了千年,它本身自然就成了文物,成为那个时代生产、生活的最生动、最真实记忆。木兰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千百年来南北洋的开发史,展示了莆田近千年来的足迹与辉煌。木兰陂承载着不但是历史,更是一代代莆田人民的记忆和文化传承,其更需要的是保护性的开发。

面对珍贵的水利遗产,常常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我们首先要树立的就是保护意识。当然,保护世界遗产并不意味着就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拥有千年历史当下仍然发挥作用的水利遗产,不能因为需要保护而放弃对它的开发利用,但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都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都要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

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对木兰陂水利工程,我们应当进行的是保护性开发,要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

近些年来,我市对木兰陂进行了一些改造。在这里建成以生态为主题的木兰陂公园,结合木兰溪下游防洪二期霞林段工程建设保护加固木兰陂、就地抬升木兰陂纪念馆等文物,为我市南大门建起了一道风景线。

将来,希望木兰陂的开发能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和“世遗”的角度,尽可能保留它的原貌,让千年古堰永远静静守护在木兰溪上,让更多的人了解莆田悠久的水利工程文化。

 

木兰陂生态主题公园风光旖旎。

郭沫若《木兰陂诗碑》全文

木兰陂乃十一世纪北宋工程,堵截木兰溪水,分东西二渠道,以灌溉南北洋田。水利无遗,海波不侵,人受其益,将及千年。初建者钱四娘,于将军崖下筑堤,被水冲决。四娘尽倾其家资,并投水而死。继建者林从世,筑堤于温泉口,费钱十万缗,亦归失败。再继者李宏,选择今址筑堤,地在将军崖与温泉口之间,并得僧智日之助,而底于成。一九六二年秋来游,见陂畔有钱妃庙及李长者祠。李祠中有林从世与僧智日从祀。成诗以纪之。

其一: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

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其二:

双手捧钱仍十八,四娘惠德感人深。

拼将一死酬劳役,日月长悬照此心。

其三:

将军岩下温泉口,虽未擒龙德泽延。

继业林侯缗十万,换来智日号神仙。

其四:

由来祸福每相依,失败成功之所基。

毕竟人民最公道,林侯从祀李侯祠。

其五:

创业良艰继亦难,坚贞接踵战狂澜。

既收水利丰年乐,还树戡天世界观。

其六:

水别东西流不断,洋无南北利无遗。

海潮到此迟回久,祗好低头拜大堤。

一九六三年国庆前二日应莆田县人委嘱书寄自北京

(湄洲日报 林晓玲 摄影 蔡昊 美术编辑 许志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