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涵江区 > 正文

莆田涵江下洋片区旧城改造 明朝古社被原址保留

2014-10-29 16:32  李伟强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古社藏身于大树之中

古社是当地居民“办大事”的重要场所

东南网10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伟强 马俊杰 文/图)在莆田涵江下洋村,有座名不见经传的乌台社,占地一亩左右,社内的明朝建筑保存完好,是当地居民开展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乌台社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涵江下洋片区旧城改造过程中,被原址保护,并且还将以乌台社为中心,修建开放式文化广场,为当地居民留下了乡愁之地。

明朝建筑保存完好

近日,记者来到涵江下洋村的乌台社,红瓦围墙的老社被大树簇拥着,走进大门,穿过院子,眼前两进三厢式古建筑内,烛光点点,与四周的红灯笼交相辉映。社内供奉着尊主明王、张公圣君和妈祖。

乌台社管委会工作人员老陈介绍,这座古社在明朝时就有了,村里的祖祖辈辈对乌台社都有很深厚的感情,这个小院承载了他们许多关于故乡的回忆。老陈说,乌台社是涵江目前保存完好的三大社之一,其保留了明朝的建筑风格,同时,它是下洋社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场所,每当村里有大事、喜事,村民都会聚在此处举办仪式。1998年乌台社被涵江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内正堂烛火通明

兼备历史研究、红色纪念价值

曾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老程介绍说,20世纪初,乌台社算是“豪宅”,曾被国民党占用,作为国民党涵江保安队的办公场所,在这里,还曾发生过一起红色事件。

1949年3月6日下午4时左右,原莆田县人民除暴队20多名队员在康金树、林汝梁、张坤的带领下,袭击驻在下洋乌台社的国民党涵江镇公所,缴获长枪22支、短枪3支。解放后,乌台社曾被当作仓库,用来存放马料,改革开放后,对乌台社进行重修。

老程告诉记者,社里供奉的是民间最基层的神明,几乎每个村居都有各自的社,社虽小,却承载着当地村民的民俗信仰,村民的乡土文化意识就是在社里举办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保留古建筑,提升片区文化品位

下洋村村民告诉记者,下洋是涵江城区的商业中心,可谓寸土寸金,当得知该片区即将拆迁改造时,村民向前来征集民意的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原址保护乌台社。“没想到我们的要求,政府不仅答应了,还说要修建文化广场。”村民陈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昨从涵江区下洋片区改造指挥部获悉,在片区改造中,将结合乌台社具体地理、建筑情况,进行原址保护,还将以乌台社为中心,新建一个古文化广场。“居民不仅多了个文化活动场所,还能提升新城区的文化品位,一举两得。”该指挥部工作人员说,在旧城改造中,文物保护被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经济效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