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荔城区 > 正文

保护性开发莆田后黄村 打造莆阳文化“大观园”

2014-10-31 16:06  李伟强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老人组了后黄村乐队,时常聚在一块奏上一曲

老人老树下喜看观光农业

后黄村有三老,老宅、老人、老树。除了老宅外,百年老榕树下的老人与小孩,也是另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村里共有4棵百年老榕,早期榕树下总会聚集着很多村民,他们在树下聊天、说笑,如今陪伴老榕的多为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或者是田间忙活累了来休息的人们。后黄村还是个出了名的“长寿村”,全村约1000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几十个,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龙华书院被改造成荔城区第一个居家养老场所——龙华堂,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下棋作画。采访期间,龙华堂内不断传出阵阵音乐。后黄村大学生村官陈进告诉记者,老人自发组织的民乐队技术好,将参加文艺比赛。

几个在老榕树下纳凉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坐在榕树下,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后黄村,村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记者了解到,今年,在村集体的支持下,几位村民成立合作社,在村里的几十亩闲置农田上大做文章,主打农业观光体验游。

保护性开发打造莆版“曾厝垵”

2012年,后黄村被列为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首批试点村,城乡一体化带给后黄村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在传承传统DNA的基础上,让老村庄绽放出新活力。村民林玉祥告诉记者,起初村民对后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不看好,可经过一两年的建设发现,原有的花香鸟语不仅还在,村容村貌也变得更加漂亮,村民的幸福指数骤然提升。

后黄村支书许聪介绍说,后黄很多条件比曾厝垵优越,要发展成“曾厝垵”并不难,甚至会超过曾厝垵。经过一番努力,“古屋、美景、自然、乡情”的空间布局结构即将成形,莆田版曾厝垵指日可待。后黄村将以发展特色郊区农业为主,并与周边的关圣庙、九牧祖祠等景点形成文化旅游区,整合侨乡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让游客节假日可以在这里享受到美好的田园风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