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翁玉耀:借力妈祖文化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5-02-05 11:36  陈艳艳 陈淑霞 王龙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瑧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长翁玉耀作政府工作报告

东南网莆田2月5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艳 陈淑霞 见习记者 王龙风)莆田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正式召开。莆田市长翁玉耀所作的政府报告指出,今年莆田市政府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莆田。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预期170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4%左右,预期200亿元。此外,报告还提到,市政府今年将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涵盖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食品安全等。

关键词:交通

建成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宁海新桥等项目。

开工建设莆永高速湄洲连接线、涵江港至江阴港跨海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罗屿40万吨铁矿石码头、湄洲湾国投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联十一线等项目,建成湄洲湾港口铁路罗屿支线、国投煤炭码头支线、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宁海新桥等项目。加快建设木兰大道、壶公路、白塘路等项目,改造瓶颈路段,提升一批主街道。

关键词:基础设施工程

加快建设水库、水厂,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统筹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景观建设、推进木兰溪防洪工程。加快建设乌溪水库、西音水库、市第三水厂、妈祖城水厂及配套管网等,建成金钟引水配套工程。加快推进LNG5#6#储罐、南日岛和平海湾海上风电、国投湄洲湾第二发电厂等项目。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智慧城市支撑平台和运行管控中心。

关键词:消费

实施六大消费工程

实施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费工程。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培育消费新业态。

主推“妈祖故乡、工艺莆田”品牌,实施旅游十大提升工程,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森林人家”,打造“滨海朝圣、禅修习武、文化体验、休闲养生”四大旅游经济带。

提升工艺美术城、仙游博览城、上塘珠宝城等经营管理水平。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保健品等生产企业,发展护理、养老等健康服务业。持续开展本市企业“手拉手”活动,推广啤酒节、美食节等做法,鼓励大型商场、超市、加油站商店等采购本地产品。

关键词:外贸

创建果蔬、水产品、油画等出口基地

发挥中国鞋业出口基地作用,创建果蔬、水产品、油画等出口基地。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和资源型产品进口,做大木材进口贸易。

关键词:莆台融合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借力妈祖文化,发挥侨的优势,加强双向交流合作,精准招商推介,鼓励侨商卖莆货。

建设湄洲岛第二通道及对台客运码头,申报赴台“个人游”试点,推进两岸直航常态化。办好湄洲岛文化旅游节、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妈祖春秋祭典等活动。做强做优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湄洲岛妈祖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湄洲湾莆台产业对接集中区。

关键词:工业

发展三个千亿支柱产业、三个500亿新兴产业

扶持小微企业,支持优势企业。注重创新驱动,实施引智兴莆和“十大科技创新工程”。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三个千亿支柱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三个500亿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体量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龙头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开展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按照一个园区一至两个主导产业的要求,实行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金融

新设村镇银行,发展财务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

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入驻莆田,争取新设一批村镇银行,发展一批财务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和租赁公司,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关键词:物流

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龙头企业

推进火车站站前物流园、莆头木材集散基地、黄石商贸物流园等项目,新建一批保税仓,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促进外挂车辆回归,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入驻本地物流中心。

关键词:电商

推进60个重点商贸项目,实现投资150亿

围绕提升莆田网军、打造电商名城,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垂直细分行业电商平台,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争取设立一般贸易“跨境零售海关监管中心”。

推进60个重点商贸项目,实现投资150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80家,实现商品销售额1400亿元。依托总部商务区,促进莆商回归,培育楼宇经济。

关键词:农业

实施福建精致农业产业园

引导园艺、畜牧、水产、林竹等向全产业链拓展,以二产加工现代化带动一产规模化。严守基本农田红线,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升“一区两园”建设,实施福建精致农业产业园等40个设施农业项目。扶持发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

保护振兴四大名果,提升甜柿、牛樟等种植效益,每个县(区)培育3个以上县级家庭农场示范点。

关键词:渔业

打响南日鲍、莆田花蛤等品牌

加快建设闽台渔业合作产业园、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对虾养殖加工产业基地等,促进涉海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建成15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打响南日鲍、莆田花蛤等品牌。

关键词:城乡一体

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和差别化落户政策。

实施《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完成第二批、第三批试点镇规划编制。推动“一溪两岸”联动发展、城涵同城化发展,做大做美仙游城关,加快发展滨海新区。推进榜头镇省级小城市试点建设,支持埭头、枫亭、度尾等中心镇与周边乡镇连片融合发展。

实施幸福家园“十镇百村”工程,培育“一村一品一业”。

提升城乡公交和出租车服务水平,新增公交车120辆、出租车100辆,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

关键词:生态 宜居

把森林引入城市,把花园建在街区

继续推进城区内河、城涵河道综合整治,促进绿道网连线成片、互联互通,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景观带。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六山”公园和土海湿地公园,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河道等两侧绿化和管护把森林引入城市,把花园建在街区。

实施龙德井、塘北片区改造项目,强化市政设施配套和建设管理。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整治。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优化拆后土地利用,完善农村建房审批。

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进环湄洲湾备案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等,建成闽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仙游第二污水处理厂。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

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和分级管控制度,健全企业环保失信追责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排污口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汽车,推进重点产业园区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化改造,治理建筑工地扬尘、噪声、餐饮油烟等污染。

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东圳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居民点搬迁,建设环库生态防污带。办好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深化村庄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推进一重山、海岛等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关键词:教育

新增学位8000个

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容建设,新增学位8000个,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扩建项目。

关键词:医疗

新增医疗床位800张,提高医保报销水平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市级医疗集团管理,做好社会资本办医试点,新增医疗床位800张。完善县区、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村(居)卫生所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实施城乡医保大病统筹,提高医保报销水平。推进国家级工伤预防试点。加强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一体化,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关键词:文化

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名村

建成“三馆一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做好文遗保护和传承,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名村和传统村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备第25届世界技巧锦标赛、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射击、射箭等赛事。

关键词:生育

稳定低生育水平

强化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关键词: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

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名师带徒,开展技能竞赛,培养更多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

关键词:讨薪

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

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保住底线、严守中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养老保险

推动务工人员、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

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长缴多得保障机制,推动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征海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键词:住房

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3500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13500套,基本建成7000套,继续抓好安置房建设和历史遗留办证工作,造福工程再搬迁2500户。

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中小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开发玉湖新城、妈祖城等项目。

发挥好公积金的调节作用,扩大首套房、首改房需求,激活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

关键词: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亮出行政权力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理出政府责任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和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重视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倒查及追究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行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规范化。坚持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加强效能建设,整治“慵懒散拖”,认真解决“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强化廉政建设,使广大公务人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收不送”,廉洁从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