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 “直通屏山 福建省委领导留言板”留言截图 东南网莆田5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陈朝杰 陈艳艳)他们多数都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教龄一般都在10年以上,甚至达到20多年。他们将青春留在清贫的讲台上,然而多数即使为教育奉献了半生,目前依旧无缘转正。 日前,有网友在东南网《直通屏山 福建省委领导留言板》上反映,称他们是仙游80年代和90年代的代课老师,普遍教龄在20年以上,其间已取得中师函授毕业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但至今仍在转正考场的路上。去年,他们其中的一名林姓女老师甚至直接晕倒在了转正考试的考场上……【留言详情】 倾听: 无法维持生计,代课老师兼职“男耕女织” 仙游赖店中心小学代课的傅老师是上述留言的其中一人。据他介绍,他们这个群体均是80年代和90年代,由仙游县教育局发放代课证,并分配到偏远缺编学校代课的老师。之后,他们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在省教委计划内招生取得了中师函授的毕业证书,两届共46人。随后,又均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至今未被教育部门转正录用。 傅老师告诉东南网记者,他是1985年前的顶编代课教师,至今已有30年的教龄。刚开始代课时,由于代课学校偏远,再加上当时公路不通,每次往返学校,都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随后就只能以校为家,一年难得回家几次。 “那时候代课都是包班制度,就是每位代课老师都要负责所包几个班级的所有学科的教学,几乎每天都要上满一天课。”傅老师说,当时代课除了条件艰苦、教学任务重,工资还低,“月工资就只有25元,许多代课老师都不得不另想办法维持生计。” “我们‘男耕女织’,有的还去厂里上夜班。”东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他们中体力较好的男老师,会利用周末时间,在村中租下一片农田来耕作以补贴家用,有的女老师也跟着这么干,而大部分女老师则利用晚上的时间,织毛衣赚钱。“当时其中一名在山尾小学代课的林姓女教师,是我们里面最拼的,白天包班上课,晚上在宿舍织毛衣,甚至还去厂里上夜班,周末也租了几亩地耕作来补贴家用,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只为了有一天能够加入正式的教室队伍,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办的人民教师。” 现状: 坚持20多年只为转正,结果却被统一清退 “可是没想到,当我们中师函授毕业后,县政府却把本应属于我们的转正指标,卖给了非师范类专业的捐资生,把我们这些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人拒之门外,随后,我们在2008年就被统一清退了。”傅老师对东南网记者忆述道。 东南网记者了解到,傅老师这批代课老师大部分是从1985年(多数20多岁)高中毕业后,便开始代课生涯,普遍教龄在20年以上。被清退后,他们多数除了教书无其他生活技能,难以维持生计。 “有的只能在部分学区教师缺编的情况下,又前往代课,有的只好去工厂上班。”傅老师说,他被清退后,曾去鞋厂上了一年班,后又回到赖店小学继续代课,当时月工资一千多元。“前几年,老婆觉得跟我生活没有保障跑了,现在就自己一个人拉扯上大学的儿子、照顾80多岁老母亲。”傅老师无奈地东南网记者说,儿子如今上大学只能靠生源地贷款,若最终自己还是无法转正,马上退休的他将无法想象退休后该如何生活。 诉求: 恳请领导予以重视,合理安排招聘指标 傅老师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得知霞浦县在招聘中小学新任教师时,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单列招聘指标20名,招考具有教师资格的中师函授代课人员。随后,他们便将该情况通过信访反映给教育局。教育局在信访回复中表示,将在2011年参照霞浦县的做法,招考招聘仙游本地的中师函授代课人员。 “2011年首年招考招聘新任小学教师时,给了我们7个名额,可是后来每年就只有4个名额了。”据傅老师讲述,原有两届共46人,考了4年至今还有27人未能转正。“我们都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代课老师,年龄大多都已经五十多岁,文化知识结构也跟现在的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因为要参加这个转正考试,压力太大也太累,考试当天曾经那个最拼的林老师竟然直接晕倒在考场上。” “每年4个转正名额,也许等我们退休了都还没办法转正,所以我们希望领导能重视我们这些中函毕业的代课人员,合理安排招聘指标,给予公平公正人道待遇。”傅老师几乎恳求道。 部门: 此前已考虑实际情况,给予政策倾斜 针对此事,仙游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梁挺告诉东南网记者,根据省教育厅通知:允许和鼓励具有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参加教师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考虑到中师函授毕业代课人员的特殊情况,仙游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此前已参照宁德霞浦县的做法,为他们单列群体、单列指标、单列条件,只在他们单独群体中竞聘,不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竞聘。“这已经是考虑到中师函授毕业代课老师们的实际情况,给予的政策倾斜了。” 对于傅老师反映的“教育局以收取非中专函授类供资生(每生3.6万元)形式,来解决仙游县的教师缺额”问题,梁挺表示,并无这类情况。“所谓的捐资生并非用来解决教师缺额,是1997年时,县政府考虑到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全县中小学理化实验员、学校医护人员、农村幼儿园教师紧缺,招收捐资生不但可以增加教育投入,解决当时学校专业人员紧缺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声誉,促进职校办学的发展并召开‘职业学校招收捐资生专题会议’后决定,由各职业学校招收的捐资生为幼师、理化实验专员、西医士等专业,捐资款由县教育局统一收取后转县教育基金会。” 梁挺还补充说,捐资生毕业后,享受职业中专毕业生待遇,其中,幼师安排在农村幼儿园任教,为自收自支的合同制职工;理化实验员、学校西医士安排在农村中学和学区中心校工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合同制职工,均未占用教师招聘名额指标,且仅当年招收一次。 而关于招考招聘代课人员名额减少的问题,梁挺表示,教师招聘岗位数是根据目前全县小学教师缺编人数,按一定比例设置岗位数,进行招考招聘新任教师,对于中师函授毕业代课人员又单列指标进行招考。根据报考人数与拟聘岗位数的比例原则上应达到3:1方可开考,若比例达不到3:1的,其学科招聘岗位数按实际人数的1/3缩减(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故今年语文、数学学科从中师函授毕业的代课人员中招聘农村小学教师4人。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