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渔民捕捞到“麻风鱼” 原是碘泡虫寄生体表所致

2015-07-08 08:25  陈艳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红色斑点为碘泡虫寄生在鲻鱼体表所致

东南网莆田7月8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艳)近日,微信朋友圈疯传一个视频,视频内容里,是莆田湄洲湾北岸有渔民捕获一堆鱼,而这群鱼身上布满红色凸起的斑点,犹如长了“麻风”,让人看着着实恶心。针对此事,莆田海洋与渔业局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及人员前现场调查。经了解,视频中身上布满红色凸起斑点的鱼为鲻鱼,俗称乌或乌鱼,随后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该红色斑点为碘泡虫寄生在鲻鱼体表所致。

据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碘泡虫为一种无毒寄生虫,常以胞囊的形式在淤泥中长期生存,在一定水温和气候条件下,每个胞囊即可分裂出许多孢子,寄生于淡水鱼或海水中的鲻鱼体表,在鱼鳞和尾鳍上呈现大大小小的圆形胞囊,并因体表出血呈现红色凸起斑点。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告诉东南网记者,近日,微信朋友圈疯传的视频中,身上布满红色凸起斑点的鱼为鲻鱼,俗称乌或乌鱼,系当地群众在湄州湾北岸东埔村西埔垦区进排水闸门拦网捕获。该局立即组织专家前往该垦区现场拦网捕获红色凸起斑点鲻鱼,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该红色斑点为碘泡虫寄生在鲻鱼体表所致。

“西埔垦区主要养殖品种花蛤、对虾和蟹等均正常,只有通过自然纳潮进入垦区内自然生长的鲻鱼出现该异常现象。”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同时表示,据周边水产养殖户反映,该现象往年亦有发生。

针对该现象,东南网记者了解到,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已组织北岸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加强对该海域的监管,禁止群众在闸门放水时起捕该鱼类;要求渔民对发病鱼及时进行掩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该寄生虫在淤泥中滋生繁殖;指导渔民采用生石灰125kg/亩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淤泥中的碘泡虫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