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
东南网1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莆田是我省传统制鞋大市,也是我省鞋类出口重要基地。三年前,受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不断加剧,国内鞋类出口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关键时刻,莆田政企合力,助推鞋企奋力爬坡、逆势突围。 三年后的今天,伴随着时空转换,莆田鞋业呈现出何种态势?不愿转型或转型慢的企业,曾经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一些老牌企业深陷困境,给整个产业敲响了警钟。 守旧代工,只能被动挨打、甚至出局。而如同新路、郭氏、双驰、洛弛等一批企业在创新中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给制鞋业带来这样的启示:唯有创新、加速转型升级,才能闯出一片天。 过去,代工企业只要引进一二条生产线,就可以接到订单,至于款式、材料、色彩等要求,也只要“照葫芦画瓢”,按量计酬。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人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代工业务进入“竞价”时代,此时,许多代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状态。接订吧,就得亏本,因为费用高于利润;不接吧,工厂闲置,一大批员工还得支付工资,也得赔本。 要走出尴尬困境,就得转型升级、另谋出路。而这样的转型升级,必须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包括理念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而这样的创新,谈何容易?成立研发团队,需要引进人才,需要支付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费用。引进或更新设备,也是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培育一个品牌,费用更是难以估量。这些,即便是对于一个产值上亿元的代工企业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长期的代工模式淡化了企业创新意识,而缺乏创新,就成了代工企业迈不过的一道门槛。可喜的是,短短三四年时间,当记者再次走近莆田代工鞋企,看到的更多是研发设计能力的比拼;与企业主座谈,听到的更多是创新的话题。 创新意识强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就快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