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指尖上的年味:面塑白粿麦芽糖等20多项非遗产品亮相

2016-02-02 18:38  陈淑霞 柳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http://pt.fjsen.com/dnsp/2016020202.flv

黄氏面塑

白粿

东南网莆田2月2日讯(本网记者 陈淑霞 柳烨)兴化大地人文璀璨,千百年来蕴育了莆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薪火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维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今日上午,由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莆田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指尖上的年味·非遗产品展销会”在群艺馆拉开帷幕,该活动持续两日。

今日上午,虽寒气逼人,活动现场却洋溢着一股喜庆的热流。面塑、麦芽糖、景泰蓝、木雕、白粿等20多项莆田非遗产品亮相,多名非遗项目传承人在现场制作起相关的非遗项目产品。

东南网记者了解到,莆田《妈祖信俗》在2009年10月作为我国信俗类唯一的项目,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莆田市已拥有10个国家级、34个省级、217个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9个国家级、55个省级、293个市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体系与格局已经形成。

莆田仙游枫亭的黄氏面塑于2013年成功收录进莆田市级非遗名录,年过六十的黄桂农是其第三代传承人。黄桂农眼中的自己,是位流动的街头艺人。“一辈子把玩面塑,早就把这当成乐趣。申遗成功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大的鼓励。现在儿子也传承了这项技艺。”黄桂农告诉东南网记者。

白粿,一道莆田传统的美食。作为山区里礼待贵宾的涵江白沙白粿,因其制作工艺精细、口感绝佳而远近闻名。据了解,戴氏白粿于三年前申遗成功。戴女士在采访中对东南网记者说,戴氏白粿至今已传承7代,已有两百年上下的历史。“至今都是用古法纯手工制成,用优质粳米制作,经泡、碾、压等多道工序完成。”对于申遗成功的白粿,戴女士激动地说,“我们会更加用心地将这个莆田家家户户都喜欢的美食传承下去。”

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莆田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宋国平在接受东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宣传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莆田有许多传统美食、手工工艺品,甚至历史典故等,都是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我们通过把非遗项目与传统年味结合,把非遗项目跟我们浓浓乡愁结合,搭建这样的平台,推进这些手工艺项目的一种生产性的保护,进一步普及宣传传承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

此外,活动现场多名莆田市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为市民现场写春联、送春联。

景泰蓝工艺品

景泰蓝花瓶

妈祖像



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为市民现场写春联、送春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