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涵江区西刘村:家家出钱出力 修古厝留乡愁

2016-02-25 16: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座古厝,1843年修建,至今已170多年,但细心修缮,庭院仍然很精致    

这座古厝,1843年修建,至今已170多年,但细心修缮,庭院仍然很精致

历经百年风雨 老厝载家族记忆

西刘村的后厝城,还有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三进院古大厝。古厝外墙条石每根4.7米长,非常气派。厅堂里,摆着一口老石磨,被主人用水泥加固,当作“宝贝”。厝内的村民正在忙碌着,挂红灯笼,贴“大吉大利”,一派喜庆。

“老厝承载着太多的家族记忆。”78岁的刘天赐还住在古厝旁,他说,古厝是1843年盖的,至今已170多年,先人刘殿英是清朝武状元,大厝因此在当地声名远扬。

刘老介绍,当年,古厝有三大栋,入口还有个小城门,摆着六扇藤垂帘,编上了“福禄寿”,可为儿孙遮风避雨,旁边的武场矗立着18根门柱,很气派。可惜,数十年前,其中两栋被大火烧了,只留下这一栋。

调查 村里文脉延续千年 保护古厝成共识

西刘村是莆田刘氏最主要的聚集地,历史悠久。从唐代定居到宋朝时期,刘氏后裔登进士的有36人,曾有“一门三秘监三尚书,若虚两代五进士”的美誉。宋哲宗赵煦曾写诗称赞,“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刘公祠,如今就在村委会附近。

“村里文脉延续千余年,现在的西刘村,海外华侨也很多,目前在海外经商的有三四千人。”西刘村村支书刘清辉说,受老一辈影响,保护传统古厝已成为当地人的共识。上世纪90年代村改时,一些老厝被拆,大家至今还觉得可惜。如今,一些老厝长期空置,但大家都舍不得拆古厝,仍然细心维护,坚持日常打扫、修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