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涵江区西刘村:家家出钱出力 修古厝留乡愁

2016-02-25 16: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维护、修缮古厝 村民自发筹资出力

村民刘鸿琼说,20多年前,叔公从马来西亚回乡,将自家“五间厢”两侧的护厝重新改建,但建新房时,尽量仿照老厝的样式。去年,全家人筹资约10万元,对老厝进行翻修,也坚持“修旧如旧”,重筑了燕尾脊,木雕、石雕彩绘也按原貌修葺。“不能随便找个工匠修补,幸好,父亲认识一些老工匠。”

去年,武状元厝的刘家人,也对古厝进行了第二次大修。“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宝,我们理所应当要爱护。”状元厝的后人刘勇育说,20年来,老宅大修过两次。16年前,古厝的主梁被白蚁啃噬,他们找传统工匠更换了木结构梁架。去年元月,老宅内的三户人家拿出8万多元,对古厝内的排水系统、破损的红地砖进行改造。

刘勇育说,新的排水系统解决了大问题,每次下雨,水不会积在厝内,延长了木柱的使用年限。倒塌的厢房,也在修缮中尽量保留旧貌。只可惜,墙内的竹编框架无法复原了。

“常有画家到村里采风,都对一座座老宅赞不绝口。”西刘村村支书刘清辉说,村里成片保留老厝,如果稍加装饰,兴许也可以开发旅游。

学者观点 村民自发性保护 助传统文化延续

“几乎所有新建筑,都贴上瓷砖,玻璃幕墙也从城市走到乡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美国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德谈到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民居,深感惋惜。他认为,中国传统民居体现着古人追求的“道法自然”。

本杰明·伍德在上海的工作室内,一面墙上就挂着平潭石厝的巨幅照片。他说,自己非常喜欢这张照片,福建沿海的石头厝,建造材料也是从大自然中取得,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大美”。

省文物保护中心林峰主任说,传统民居一直是建筑学中研究的重点,在这些民居中,只有小部分成为文保单位。但非文物的特色民居,也是当地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具备保护价值。这几年,全省启动了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工作,就是希望在这一方面进行补充。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修缮老宅,热情高,行动迅速,他们已经成为近年民间保护古村落的重要力量。”我省著名建筑专家黄汉民教授说,莆田红砖、石厝以及土楼、土堡等民居,都是福建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态度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对做好民居的保护、发展和开发工作,对于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丰富我省乃至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