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泗华溪围网养鱼回潮 饲料污染水质谁来管?

2016-04-15 15: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遮阳篷旁的活动房已经不见了,钓场内有人值守,并以每6小时100元向垂钓者收费

东南网4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走在泗华溪畔,两岸风景优美,沿途水声潺潺,作为莆田打造的首个水上公园,近年来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是市民生活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但是,在溪流泗华村段,竟有人公然围网养鱼牟利,市民前往钓鱼,每六小时收费100元。海都报去年曾曝光此事,之后街道办、水务等部门前往取缔,但是日前该现象又回潮。有关专家表示,饲料残余会污染水质,围网养鱼会影响防洪安全。有市民称,该现象长期存在,质疑有关部门不作为。

现场:被围区域水质浑浊

昨日,海都记者来到泗华水上公园泗华村段,靠近溪南路的一片溪流被人用网围住,围了近两亩的面积。记者注意到,该水域里成群的鱼游来游去,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杂物和残余的饲料,和其它“自由”水域相比,围住的区域水质浑浊。

记者看到,岸边搭了一个帐篷,一名男子说,他从泗华村老人协会承包了这片区域,自己管理经营,水里养殖了很多鱼,可供人垂钓,每6小时收费100元。“这片区域是属于泗华村的,自然可以承包。”该男子称,养殖鱼群要购买不少饲料,在这里钓鱼成功率高,肯定要收费。

在附近游玩的市民周先生说,这是开放性的水上公园,属于公共场所,怎么能允许私人承包牟利,私自铺设几十米长的围网也会影响防洪。

目前这个围网的钓场依旧,只是围网范围略微缩小

目前这个围网的钓场依旧,只是围网范围略微缩小

专家:残余饲料影响水质

莆田学院环保专家张副教授介绍,泗华溪水域面积大,水流量足,当废水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整条流域可以靠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通过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不过,该男子围住的区域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慢,导致自净能力变差。

张副教授告诉记者,鱼塘中的残余饲料、粪便以及死鱼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因为残余饲料和粪便含有大量的未被吸收的蛋白质,进入水体后会被细菌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溶于水中,进而污染水体。

市民:为何管不住这片水

与去年底海都报曝光时相比,此次只是岸上的活动房被拆掉,围住的区域面积少了些,但依然存在收费行为和污染现象。市民林先生认为,该片水域所在地又不隐蔽,巡查人员并不难发现,何况还曾被媒体曝光,有关职能部门怎么就管不住这片水域。

“泗华溪水上公园位于市区,又远离闹市,是一个好去处。”不少市民认为,近几年这里逐渐开起了酒吧、咖啡馆和特色美食馆等,是市民休闲放松和品尝美食的好去处,这片水域变成“私有化”实在不该,有关部门要有所作为。

城厢区龙桥街道办有关负责人陈先生说,去年海都报曝光后,街道办联合水务部门前往取缔,将活动房和溪里的网全部拆除,但没想到又回潮。陈先生说,泗华溪水上公园是对外开放的公园,这片区域并不属于泗华村,不存在“承包”这种说法。陈先生表示,溪南路由延寿山庄管理,街道工作人员平时只在对岸巡查,因此没发现该处围网回潮现象,将尽快联合水务局前往调查,再次进行取缔。

去年12月,该水域曾遭围网设钓场,被本报曝光后取缔

去年12月,该水域曾遭围网设钓场,被本报曝光后取缔

采访手记

守护青山绿水绝不能懈怠

作为莆田市第一个水上公园,这是莆田的形象窗口,加上近几年基础设施完善,两侧种植了波斯菊、向日葵等,泗华溪畔每天人流量都较大。水上公园的优美环境自然少不了清澈的溪水,若溪水变得污浊不堪,如何还能吸引游人前往?

公共水域变成私人牟利的工具,又致水质恶化,这是任由既得利益者妄为,尤其是在媒体曝光后,被取缔又回潮,其行为更为恶劣。今年初,莆田市印发的《莆田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提出一系列整治目标,专项整治各类污染,这让市民感到欣喜。重大污染源要严抓狠打,同样,对围网养鱼污染水体的行为也决不能放过,职能部门更不能取缔一次就放任不管,还要随时回访巡查。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