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城厢灵川下尾村:“花蛤第一村”面临第三次转型当口

2016-06-08 08:37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花蛤制品加工车间

期待创新破瓶颈

下尾村试水花蛤育苗已有30多年,如今,产业瓶颈再次显现。

海域租金的提高和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让花蛤育苗的投资回报率逐渐下降,已从最初的数倍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此外,由于沿海工业的布局,挤压了养殖滩涂的面积,直接影响到花蛤苗的成活率。林文泉十分痛心地说,过去花蛤苗的成活率达70%以上;近几年,由于海域水质下降,成活率仅有30%左右,仅此一项,就直接导致养殖户的收益水平下降一半。

曾经被寄予很大希望的花蛤精深加工产业链,至今难以担负起扭转收益下降趋势、增加行业收入的重任。目前,龙头企业海源集团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门从事花蛤调味品、花蛤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集团副总经理林新华介绍说,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花蛤依然热衷于鲜食,所以精深加工产品的销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展。

“创新,是花蛤产业实现再次转型升级的关键。”市花蛤行业协会秘书长郑世耀认为,养殖技术、资本投入曾分别让莆田花蛤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后要想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花蛤产品附加值,必须在品种培育、养殖技术、营销方式、精深加工等各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龙头企业带头走上创新路。由海源集团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莆田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奖,极大鼓舞了花蛤养殖户的创新热情。目前,海源集团正在实施花蛤浅海底播增养殖工程,探索高品质花蛤的育苗和养殖。海旭水产公司、泰湖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积极尝试花蛤与九节虾、海参的混养工程,以立体化科学养殖提升单亩池塘的收益率。

“创新并不难,找到痛点发力,就有效果。”郑世耀举例说,如果消费者买回家的花蛤中混着个别死蛤、泥蛤,煮好以后必定影响口感。为解决花蛤的挑选难题,集美大学利用敲击活花蛤与异常花蛤产生声音信号差异的原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研发出能自动剔除异常花蛤的设备,不仅提高了花蛤净化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劣质花蛤存在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