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城厢华亭搭“桥”故事:“三座桥”改变着一个村

2016-06-22 09:01  陈荣富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座“桥”,通向产业致富路

距离五院桥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片完成了三通一平的空地。一座投资200多万元、高4层、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农副产品冷冻加工仓储基地,将在这里拔地而起。这是五云村第一个专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配套建设的项目,在其背后,是五云村对产业致富路径的新规划。

五云村耕地少、山地多,全村拥有2000多亩果树林,村民过去长期以种植枇杷、龙眼为生,品种多为“大路货”。近年来,由于普通龙眼、枇杷价格不高,加上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大,被抛荒的果园越来越多,全村超过一半的人口在外面务工、经商。“我们对外出经商的村民所从事行业做了调查了解,发现有不少人是从事龙眼、枇杷等本地特色鲜品的贸易、电商销售,但苦于家乡没有冷冻仓储设施,只能选择在外地找仓库。”谢进生介绍说,村里的这座仓储基地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将来不仅能带动返乡投资和果农增收,还能为原本“囊中羞涩”的村集体增加收入。

结合城市中产阶层对优质水果的消费需求,五云村又把高品质的特色农副产品作为自己的生产方向。谢进生多次跑到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讨技术”,聘请专家来五云村为土壤把脉问诊,确定了四季蜜、立冬本等优质龙眼品种和白梨优质枇杷品种的嫁接方案,并把五云村作为果树新品种的推广基地。今年村里已经成功嫁接了300多棵白梨优质枇杷。

依靠一方水土致富,并不只有种果树一条路。当地有句俗语“五云五云,步步见云”,既生动描述了五云村的山区面貌,也让五云村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跃然纸上。与风景相得益彰的,是五云村闻名遐迩的甘甜山泉水。“很多城里人开车来载山泉水,用来泡茶特别好!”村支书林玉满自豪地说,为了发掘这一资源优势,五云村投资100万元,在山上建设了4座蓄水池,既解决了本村村民的饮用水问题,也为将来的桶装山泉水生产项目预备了水源。

目前,谢进生忙的就是这一项目,他四处奔走,邀请意向投资者前来洽谈、考察,要在五云村和企业、资本间再搭一座“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