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壶山书院将重建并开放 传承壶公文化

2017-03-03 16: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供奉壶公的祥云殿

东南网3月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养东 李伟强 实习生 陈海容)“壶公点化,聪明花开”。对于莆田人来说,这一民间故事并不陌生,讲的就是壶公信仰。壶公信仰作为独特的智神崇拜习俗,在全国十分罕见,已传承千年,在莆田文化史上曾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5年10月,由莆田壶山书院提出的壶公信仰习俗,被莆田市政府列入莆田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好消息传来:该习俗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壶公信仰习俗从汉代开始流传于莆田,朱熹感叹:“莆田人物之盛,皆因壶公也!”

壶公信仰 苦学育才是核心

莆田崇尚智力源于汉代隐居壶山的智神壶公。据记载,壶公是汉代影响中原一带的神仙,因南游至莆,见兴化平原上巍立着一座钟灵毓秀形如壶的壶山,遂隐居于此。因壶公悬壶济世,民仰其名,壶山从此改名为壶公山。壶公信仰习俗也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

宋代有一句民谚:“门对壶公,世代书香”,传达出当时的百姓对智力的崇尚与追求。也是从宋代开始,壶公成为莆田百姓普遍崇仰的智慧之神,宋皇建炎二年勅封壶公为显应侯。

“莆田人物之盛,皆因壶公也!”大儒学家朱熹感叹道。壶公信仰习俗以励志苦学育才为核心,以理喻教诲为引导方式。这种千年来崇拜智慧之神的习俗,蕴含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理性启迪教化作用,特别是对学习上幸运因素的理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对莆田人才成长产生了正能量的推动作用。

壶山书院原址已建成学校,仅留一块匾额和一龛香位

开学日祭拜壶公 孩童上人生第一课

从宋代至清朝,壶公信仰习俗在莆田十分流行,书院在秋季开学之日,师长都要依例率领学生去祭拜壶公。

祭拜智神壶公仪式分有三个议程。

首先,拜壶公排列祭品,祭品虽简单但富有寓意:芹菜代表勤学;竹笋代表虚心;大葱代表聪明;杏仁代表幸运;桂枝代表折桂高中。壶公信俗既鼓励后代虚心勤学幸运成才,又培养“家贫子读书”、不畏挫折、苦学折桂的精神。

接着,由长者领着学童诵读祝文:“壶公神仙,点化顽冥。赐我聪慧,督我勤勉。萤光映雪,锥股提神。学无止境,若谷虚心。赐我幸运,学业大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在长者教导下,学童向壶公神仙发誓,“我将来一定苦学勤学,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拜谢壶公。”

如此以一套理喻规告的方法,为上学前的孩童上了人生第一课,在以后求学中受到激励和鞭策,为此众市民称为“祭拜壶公,聪明花开”。

重建壶山书院 抢救文化遗产

据了解,壶山不仅是莆田代称,更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山。“文献名邦,源于壶山”。肇建于北宋大观年间的壶山书院,千年书香不绝,科甲簪联,柯潜、戴大宾、林俊等俊杰辈出。壶山书院是莆田文化辉煌的象征。

莆田壶山书院院长方平甫介绍,莆田壶山书院是壶公信仰习俗的保护单位,几年来,为“抢救”壶公信仰习俗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壶山书院已连续三年恢复了壶公信仰习俗,搜集了10万多字壶公信俗的相关资料,并且通过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壶公信仰习俗”的支持,并收到80多万的保护专项基金。

在壶公信仰习俗的保护计划中,最迫切的莫过于对壶山书院重修。据悉,壶山书院原址已被拆除,建成学校,原壶山书院仅留一块匾额和一龛香位。目前,书院已赎回书院原址五亩地,并设计好修建图纸。

方平甫表示,在未来5年的保护计划中,将重建并开放壶山书院,传承壶公文化。

(感谢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资料)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